年谱bull元稹无奈被些名利
大唐安史之乱(-)后16年,即年的春天,元稹出生。
元氏是北方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时为赫赫皇族,周、隋两代显贵辈出。入唐后,家族经安史之乱而衰微。
作为鲜卑族的后人,元稹血液之中积淀着深厚的朔漠文化渊源。贞观以来,胡姓大族不得不要经历一个汉化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过程,造就了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多重性——既天生渴望奔放、热烈,又不得不通过严守礼法规范从而进入主流社会。
元稹,亦是如此。
编年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一岁。
是年二月,元稹生于长安万年县靖安坊老宅,此宅为六代祖元岩于隋时所受赐。
德宗建中元年()二岁。
在长安。牛僧儒生。韩愈居河阳,十三岁能文。
德宗建中二年()三岁。
在长安。
德宗建中三年()四岁。
在长安。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白居易自荥阳至符离。
德宗建中四年()五岁。
元稹大姊嫁陆翰,陆翰时为太平县主簿。
正月,李希烈兵临东都,德宗诏颜真卿宣慰之,为希烈所拘。十月,诏泾原兵增援哥舒曜,过长安,哗变,德宗出奔奉天。乱兵奉朱泚为帅,朱泚据长安称帝。
本年,韦丛生。灵澈至湖州,居何山,与皎然唱和,刘禹锡“陪其吟咏”。白居易避难越中。
德宗兴元元年()六岁。
五月,唐军收复长安。七月,德宗返长安,崔莺莺生。八月,颜真卿被害。
德宗贞元元年()七岁。
在长安。
四月,关东大饥,关中饥民蒸蝗虫而食之。
德宗贞元二年()八岁。
叔元元宵、父元宽卒。为减少家庭开支,郑氏携元积、元稹赴凤翔,“依倚舅族”并亲自教育元积、元稹。本年秋,韩愈自宣城赴京求仕。
德宗贞元三年()九岁。
在凤翔。从姨兄胡灵之学诗。本年,李德裕生。
德宗贞元四年()十岁。
在凤翔。借书求学,以陆翰为师。师从姨兄吴士矩、吴士则。
德宗贞元五年()十一岁。
在凤翔。常与吴士矩等游宴,自负擅长酒令,放浪行骸。
德宗贞元六年(790)十二岁。
在凤翔。本年李贺生。韩愈在宣城。
德宗贞元七年()十三岁。
在凤翔。约本年或稍后与吴士矩分散。二月,令狐楚、林藻、萧俛、皇甫鎛、薛放等三十人登进士第,韩愈第三次举进士落第。秋,孟郊自湖州赴京应试。本年白居易在符离苦读。
德宗贞元八年()十四岁。
约本年冬,元稹赴长安参加明经科考试。二月,欧阳詹、李观、冯宿、王涯、张季友、刘遵古、许季同、韩愈、李绛、庾承宣、崔群、穆质等二十三人进士及第,号“龙虎榜”,孟郊落第。秋,刘禹锡、柳宗元入京应举。
德宗贞元九年()十五岁。
元稹参加明经考试。
正月,韩愈、孟郊、李翱、柳宗元、石洪同登慈恩寺塔题名。二月,柳宗元、刘禹锡、武儒衡、穆员等三十二人登进士第。贾岛约于本年出家,法名无本。
德宗贞元十年()十六岁。
寓居长安开元观(一名清都观)。已接触道教。明二经及第。开始守选(唐代举子进士、明经等及第后,一般要守选数年,方可通过吏部铨选授官。明经的守选期限大约是七年),此后十年,元稹“苦心为文”。是年春夏间,白居易随父居襄阳。
约在本年,元稹结交李宗闵、庾敬休、辛丘度(元稹与庾敬休后来有姻属关系)。
本年或稍后,读陈子昂《感遇诗》,作《寄思玄子诗》二十首,郑云逵深赏之,由是勇于为文。约于是时,开始喜爱杜甫诗。
是年有诗《代曲江老人百韵》、《清都夜境》等。
《清都夜境》
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楼榭自阴映,云牖深冥冥。纤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栖鹤露微影,枯松多怪形。南厢俨容卫,音响如可聆。启圣发空洞,朝真趋广庭。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屏气动方息,凝神心自灵。悠悠车马上,浩思安得宁。
德宗贞元十一年()十七岁。
在长安,元稹或代人草《论裴延龄表》二篇。二月,刘禹锡登吏部科目选,授太子校书。春,韩愈三上宰相书,求荐拔,不果。五月,韩愈自长安归洛阳、河阳。九月,加韦皋云南安抚使。韦夏卿在常州刺史任。本年或稍后,杨巨源与李逢吉以诗唱和。
是年或有《论裴延龄表》、《又论裴延龄表》。
德宗贞元十二年()十八岁。
在长安,仍寓居开元观,并与吴士矩唱和。吴已入仕。约本年,识杨巨源、李顾言。二月,李程、孟郊等三十人进士及第。七月,韩愈受董晋辟,为宣武节度推官,赴汴州。九月,裴延龄卒,中外相贺,德宗独悼惜之。德宗自陆贽贬官,尤不任宰相,所信者唯裴延龄等数人,由是朝政日非。冬,李程、柳宗元、席夔等博学宏词科登第。蔡南史、独孤申叔将驸马王士平与义阳公主反目事播为乐府,名《义阳子》,德宗闻之,怒,欲废科举。本年,刘禹锡丁父忧。
是年有诗《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与吴侍御春游》等诗。另《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春余遣兴》、《忆云之》、《别李三》、《秋夕远怀》等诗或作于年十六至十八时。
《与吴侍御春游》
苍龙阙下陪骢马,紫阁峰头见白云。满眼流光随日度,今朝花落更纷纷。
《秋夕远怀》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德宗贞元十三年()十九岁。
在长安或蒲州。冬,张籍以孟郊之荐,至汴州见韩愈。本年,刘禹锡丁忧洛阳。
德宗贞元十四年()二十岁。
在长安或蒲州。二月,德宗于麟德殿会群僚,赋诗。李翱、吕温、独孤郁、王起、李建、卢元辅等二十人登进士第。秋,张籍参加汴州府试,韩愈为试官,张籍获首荐。
德宗贞元十五年()二十一岁。
游河中府,寓普救寺,保护崔双文之家。约于本年至同州夏阳县,探望大姊,登夏阳亭,作《夏阳亭临望,寄河阳侍御尧》: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
二月,张籍、李景俭等十七人登进士第。
德宗贞元十六年()二十二岁。
在普救寺。春,与崔双文恋爱(即崔莺莺)。始授散官将仕郎。二月,白居易、戴叔伦等十九人进士及第。
是年有《古艳诗二首》(《春词》)、《莺莺诗》、《赠双文》、《晓将别》、《新秋》、《白衣裳》、《恨妆成》、《桃花》、《春词》、《筝》、《暮秋》、《忆事》、《春别》等诗。
《古艳诗二首》(《春词》)
其一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
其二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莺莺诗》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赠双文》
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憀,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消。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晓将别》
风露晓凄凄,月下西墙西。行人帐中起,思妇枕前啼。屑屑命僮御,晨装俨已齐。将去复携手,日高方解携。
《新秋》
旦暮已凄凉,离人远思忙。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前事风随扇,归心燕在梁。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白衣裳》
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春词》
山翠湖光似欲流,蜂声鸟思却堪愁。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
《忆事》
夜深闲到戟门边,却绕行廊又独眠。明月满庭池水渌,桐花垂在翠帘前。
《春别》
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回文锦,春深独自看。
德宗贞元十七年()二十三岁。
春,铨选未中,留西京,与“崔莺莺”通信。作《会真诗三十韵》。是年另有《鱼中素》诗,是元稹收到莺莺书信时作:
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
德宗贞元十八年()二十四岁。
冬,应吏部试。本年前识刘颇,时刘颇年约三十,犹未仕。本年或稍前,与白居易订交。正月,吐蕃遣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率兵攻维州,韦皋大败之。冬,白居易在长安应吏部试。韩愈约于本年作《师说》,立“古文”之名。
是年有诗《牡丹二首》、《象人》、《与杨十二巨源卢十九经济同游大安亭各赋二物各为五韵探得松石》、《赋得春雪映早梅》、《赋得玉卮无当》、《杏园》、《菊花》、《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较近二毛年》。
《杏园》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较近二毛年》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德宗贞元十九年()二十五岁。
三月,在长安中平判科第四等。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幼女韦丛为妻。是年与白居易校正同省,互有赠答,“爱等弟兄”。
是年有《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命予赋诗因赠绝句》、《古决绝词三首》、《酬胡三凭人问牡丹》等诗词。
《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花时何处偏相忆,寥落衰红雨后看。
德宗贞元二十年()二十六岁。
在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正月,自洛阳回长安。二月,至华州,游华岳寺。三月,自长安至洛阳,再游华岳寺。五月,游王屋山天坛。九月,在长安作自传行小说《传奇》,李绅作《莺莺歌》,《传奇》为原名,疑后为《太平广记》编纂人员改为《莺莺传》。十二月,大姊卒于夏阳,年三十五,时陆翰为夏阳县令。
是年有诗《野狐泉柳林》、《雪后宿同轨店上法护寺钟楼望月》、《华岳寺》、《天坛上境》、《天坛归》、《封书》、《幽栖》、《智度师二首》等。
《野狐泉柳林》
去日野狐泉上柳,紫牙初绽拂眉低。秋来寥落惊风雨,叶满空林踏作泥。
《雪后宿同轨店上法护寺钟楼望月》
满山残雪满山风,野寺无门院院空。烟火渐稀孤店静,月明深夜古楼中。
《幽栖》
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智度师二首》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二十七岁。
春末,元稹在洛阳。十月,大姊葬洛阳,元稹奉母命为撰墓志。冬,在长安与白居易一同准备应制举考试。任校书郎期间,与白居易、辛丘度、李绅、刘敦质等游。
是年有诗《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等。另《寻西明寺僧不在》、《送林复梦赴韦令辟》、《送复梦赴韦令幕》、《伴僧行》、《西明寺牡丹》、《奉诚园》、《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赠乐天》、《压墙花》等诗词疑是年所作。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
前年科第偏年少,未解知羞最爱狂。九陌争驰好鞍马,八人同著彩衣裳。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赖得官闲且疏散,到君花下忆诸郎。
《寻西明寺僧不在》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送林复梦赴韦令辟》
蜀路危于剑,怜君自坦途。几回曾啖炙,千里远衔珠。野性便荒饮,时风忌酒徒。相门多礼让,前后莫相逾。
《送复梦赴韦令幕》
世上于今重检身,吾徒耽酒作狂人。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他丞相茵。
《伴僧行》
春来求事百无成,因向愁中识道情。花满杏园千万树,几人能伴老僧行。
《西明寺牡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奉诚园》
萧相深诚奉至尊,旧居求作奉诚园。秋来古巷无人扫,树满空墙闭戟门。
《赠乐天》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压墙花》
野性大都迷里巷,爱将高树记人家。春来偏认平阳宅,为见墙头拂面花。
宪宗元和元年()二十八岁。
正月二日,与李绅、庾敬休同游曲江。春,与白居易居华阳观,闭户累月,揣摩时事,以备制举考试。四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五月,“外诸翁”京兆尹郑云逵卒。九月,因屡次上书言事,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尉,与监察御史贬河南府功曹参军裘度同赴东都。同年,母郑氏卒,年六十。元稹至洛阳,丁母忧。
是年有《永贞二年正月二日上御丹凤楼赦天下予与李公垂庾顺之闲行曲江不及盛观》、《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折花枝赠行》、《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含夕风》、《秋堂夕》、《酬乐天》、《赋得数蓂》、《赋得九月尽》、《赋得雨后花》、《华之巫》、《庙之神》等诗词。
《酬乐天》
放鹤在深水,置鱼在高枝。升沉或异势,同谓非所宜。君为邑中吏,皎皎鸾凤姿。顾我何为者,翻侍白玉墀。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多君岁寒意,裁作秋兴诗。上言风尘苦,下言时节移。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宪宗元和二年()二十九岁。
丁母忧。二月,郑氏葬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原,白居易为其撰墓志铭。
宪宗元和三年()三十岁。
丁母忧。游海门。十二月,母服除,丁忧期间白居易曾给与资助。
是年有诗《和乐天招钱蔚章看山绝句》:
碧落招邀闲旷望,黄金城外玉方壶。人间还有大江海,万里烟波天上无。
宪宗元和四年()三十一岁。
二月,任监察御史。三月,任剑南东川详覆使,按任敬仲狱。三月七日从长安出发上任,三月末至东川治所梓州。弹劾故东川节度使严砺等并取得一定胜利,但也得罪了权贵。
七月九日,韦丛卒于洛阳。十月遣家人葬韦丛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原,请韩愈撰、沈传师书墓志铭。是年元稹已生白发,并有“退休之心”。相传是年元稹与薛涛相识。
时有《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黄明府诗》、《西州院》、《使东川》、《离思诗五首》、《杂忆诗五首》、《东台去》、《赠吕二校书》、《夜间》、《感小株夜合》、《醉醒》、《追昔游》、《空屋题》、《初寒夜寄卢子蒙》、《城外回谢子蒙见谕》、《谕子蒙》、《除夜》、《望云骓马歌》、《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直台》、《竹簟》、《醉行》、《雨后》、《封书》、《拟醉》、《惧醉》、《劝醉》、《任醉》等诗。
《离思诗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杂忆诗五首》
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叫桃叶送秋千。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笼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山榴似火叶相兼,半拂低墙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感小株夜合》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
《醉醒》
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空屋题》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尽日推闲事,还归空屋来。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初寒夜寄卢子蒙》
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倚壁思闲事,回灯检旧诗。闻君亦同病,终夜远相悲。
《谕子蒙》
抚稚君休感,无儿我不伤。片云离岫远,双燕念巢忙。大壑谁非水,华星各自光。但令长有酒,何必谢家庄。
《除夜》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劝醉》
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愿我共君俱寂寞,只应连夜复连朝。
宪宗元和五年()三十二岁。
在洛阳,为监察御史分务东台。正月,向韩愈索要辛夷花,约于此时因卢子蒙而与卢元辅唱和。二月,河南尹房式“诈谖事发”,元稹奏摄之,朝廷罚元稹一季俸,召回长安。元稹在东台未满一年,弹奏数十事。三月,元稹自洛阳回长安,经华州,宿敷水驿,宦官仇士良后至,与元稹争厅,刘士元以鞭击元稹伤其面部。三月中旬至长安。宪宗包庇宦官,贬元稹江陵士曹参军。离京赴任,与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命弟送行,并赠诗一轴。溯灞水、入商山路,经清源寺,至曾峰馆,过武关,忆白居易,过青云驿,过阳城驿,寄书《桐花诗》与白居易,渡汉江,过清水驿,至江陵,期间与白居易多有酬和。
元稹由此开始了十年困顿的贬谪生涯。
大约在这一年,贬到江陵的元稹,因女儿幼小,自己又多病,便娶李景俭的表妹安仙嫔为侧室照料家事。
是年有《辛夷花》、《厅前柏》、《村花晚》、《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寄刘颇二首》、《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诲之》、《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予和》、《同醉》、《宿醉》、《羡醉》、《先醉》、《独醉》、《西还》、《东西道》、《分流水》、《三泉驿》、《寄隐客》、《归田》、《春鸠》、《旅眠》、《缘路》、《山竹枝》、《辋川》、《山石榴花忆乐天》、《芳树》、《兔丝》、《赛神》、《青云驿》、《渡汉江》、《蔷薇架》、《襄阳道》、《狂醉》、《琵琶歌》、《江边四十韵》等诗词。
《辛夷花》
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韩员外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
《厅前柏》
厅前柏,知君曾对罗希奭,我本癫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为对敌,洛阳城中花赤白。花赤白,囚渐多,花之赤白奈尔何。
宪宗元和六年()三十三岁。
在江陵士曹任。寒食节作诗悼念韦丛,写下《六年春遣怀八首》: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七月,遣侄祭拜白居易之母。八月,吕温卒,年四十,十月葬于江陵之野,元稹有诗哭之《哭吕衡州六首》其一:
回雁峰前雁,春回尽却回。联行四人去,同葬一人来。铙吹临江返,城池隔雾开。满船深夜哭,风棹楚猿哀。
冬,安氏生子,名荆。约本年,元稹患痰、头风,裴垍教服橘皮朴消丸,数月而愈。
是年有诗《答友封见赠》、《送友封二首》、《送友封》、《有鸟二十章》、《有酒十章》、《表夏十首》、《解秋十首》等。
《答友封见赠》
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
《送友封》
轻风略略柳欣欣,晴色空濛远似尘。斗柄未回犹带闰,江痕潜上已生春。兰成宅里寻枯树,宋玉亭前别故人。心断洛阳三两处,窈娘堤抱古天津。
宪宗元和七年()三十四岁。
在江陵士曹参军任。春夏之交游公安县远安寺。十月,赴襄阳拜谒山南东道节度使李夷简。本年,因李景俭之请,编次十六岁以后诗八百余首为十体二十卷。是年安氏生女樊。
是年有诗《遣兴十首》、《三叹》、《送致用》、《玉泉道中作》、《远望》等。
《送致用》
泪沾双袖血成文,不为悲身为别君。望鹤眼穿期海外,待乌头白老江濆。遥看逆浪愁翻雪,渐失征帆错认云。欲识九回肠断处,浔阳流水逐条分。
《远望》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宪宗元和八年()三十五岁。
在江陵士曹参军任。在襄阳,与卢子蒙、窦巩宴饮。三月下旬,韩愈迁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稹致书韩愈,请编甄济事入国史。南返江陵,五月,严绶奉命讨张伯靖,窦常为判官,元稹为从事。八月,张伯靖降,班师时,洞庭遭风。秋,元稹患疟,日久未愈,白居易寄药给元稹。冬,严绶命百姓疏浚后湖,元稹有诗《后湖》记之。约本年,安氏生女降真。
是年有《襄阳为卢窦纪事五首》、《奉和窦容州》、《遣病十首》、《遭风二十韵》、《洞庭湖》、《度门寺》等诗。
《洞庭湖》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宪宗元和九年()三十六岁。
在江陵士曹任。
秋,安氏卒于江陵,卒后,元稹始还。九月十三日,朝廷命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元稹随之。十月二十一日,严绶兼充申光蔡等州招抚使,元稹为从事,司章奏。
是年有诗《竹部》、《梦成之》、《何满子歌》、《卢头陀寺》、《醉别卢头陀》、《湘南登临湘楼》、《晚宴湘亭》、《斑竹》、《竞舟》、《岳阳楼》、《寄庾敬休》、《花栽二首》、《宿石矶》、《鹿角镇》、《酒醒》、《画松》、《送杜元颖》、《送王十一南行》、《送孙胜》、《酬许五康佐》、《说剑》、《塞马》、《小胡笳引》、《赠童子郎》、《苦雨》、《松鹤》、《寺院新竹》、《春月》、《寄胡灵之》、《春情多》等。
《梦成之》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送杜元颖》
江上五年同送客,与君长羡北归人。今朝又送君先去,千里洛阳城里尘。
宪宗元和十年()三十七岁。
元稹由唐州返江陵料理家事。二月至长安,睹靖安坊旧宅荒凉之象而哀伤。期间与白居易等好友游城南。结交秘书郎卢拱。三月二十五日,宪宗诏命元稹司马通州,二十九日离京上路,白居易、樊宗宪、侄元谷为之送行。四月,经青山驿,至褒城,过大小漫天岭,至阆州苍溪县,留题云台山,经新政县,至涪州娶裴淑。六月,至通州。八月,闻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作诗伤之。秋,家属至通州。患病百余日,九月底赴兴元疗疾,自此与白居易暂时失去联系。
自谪居江陵至今,元稹答赠白居易诗逾百篇。
是年有《桐孙诗》、《西归绝句十二首》、《和乐天高相宅》、《和乐天刘家花》、《日高睡》、《山枇杷》、《南昌滩》、《酬乐天醉别》、《酬乐天寄生衣》、《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等诗。
《和乐天高相宅》
莫愁已去无穷事,漫苦如今有限身。二百年来城里宅,一家知换几多人。
《和乐天刘家花》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酬乐天醉别》
前回一去五年别,此别又知何日回。好住乐天休怅望,匹如元不到京来。
《酬乐天寄生衣》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宪宗元和十一年()三十八岁。
在通州司马任,但人在兴元疗疾。元稹献诗于郑馀庆,十月,郑馀庆卸任回朝,权德舆继任。冬,献诗于权德舆。
是年有《景申秋八首》、《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奉和荥阳公离筵作》等诗。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
南郡生徒辞绛帐,东山妓乐拥油旌。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宪宗元和十二年()三十九岁。
在通州司马任,但全家仍在兴元。元稹与同年朋友李复礼在兴元共嗟身世坎坷。四月,白居易写信给元稹。秋,李复礼赴文州,元稹为之送行。冬,自兴元回通州。年末,至通州,献诗文于李逢吉,与之唱和。
是年有《岁日赠拒非》、《生春》、《遣行十首》、《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酬刘猛见送》、《水上寄乐天》、《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等诗。
《岁日赠拒非》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水上寄乐天》
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宪宗元和十三年()四十岁。
在通州司马任。春,元稹致书裴度,要求任用。三月,权知州务。夏,寄白居易纻丝布、白轻庸。十月,带通州人开畲山。约十二月,元稹移虢州长史,白居易移忠州刺使。本年,元稹在通州南山建戛云亭。贬官通州期间元稹作诗数百首。
是年有《酬乐天春寄微之》、《酬乐天书后三韵》、《寒食日》、《与李十一夜饮》、《别李十一五绝》、《赠李十一》、《连昌宫词》、《酬乐天频梦微之》、《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相忆泪》、《红荆》等诗词。
《酬乐天春寄微之》
鹦心明黠雀幽蒙,何事相将尽入笼。君避海鲸惊浪里,我随巴蟒瘴烟中。千山塞路音书绝,两地知春历日同。一树梅花数升酒,醉寻江岸哭东风。
《酬乐天书后三韵》
今日庐峰霞绕寺,昔时鸾殿凤回书。两封相去八年后,一种俱云五夜初。渐觉此生都是梦,不能将泪滴双鱼。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腰带定知今瘦小,衣衫难作远裁缝。唯愁书到炎凉变,忽见诗来意绪浓。春草绿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
宪宗元和十四年()四十一岁。
元稹、白居易各赴新任。三月,相遇于峡州之夷陵,相话三宿而别。秋,女樊殇,时八岁,作《哭女樊四十韵》。冬,入朝为膳部员外郎。
是年有《酬知退》、《赠熊士登》、《哭女樊》、《哭小女降真》、《酬乐天叹损伤见寄》、《春晓》等诗。
《酬知退》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赠熊士登》
平生本多思,况复老逢春。今日梅花下,他乡值故人。
宪宗元和十五年()四十二岁。
在长安任膳部员外郎。向宰相令狐楚献诗二百首,深获称赏。二月,迁祠曹员外试知制诰。五月,元稹迁祠部郎中、知制诰,赐绯鱼袋。七月,令狐楚出为宣歙池观察使。八月,元稹起草令狐楚再贬衡州刺使制,楚深恨之。八月后,元稹常为穆宗召见,密谋国事。九月后,遭牛党馋毁。十一月,与同列谏穆宗驾幸华清宫。
是年有《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崔徽歌》、《别孙村老人》等诗词。
《别孙村老人》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
穆宗长庆元年()四十三岁。
正月,侍宿南郊。二月,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赐紫金鱼袋。时元稹与李绅、李德裕同在翰林,时称“三俊”。
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
得到穆宗宠爱的元稹,在迅速升迁的同时,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九月,裴度弹劾元稹结交宦官,十月,元稹罢学士,出为工部侍郎。传本年令狐楚表荐张祜,元稹多有阻挠。
是年有《寄赠薛涛》、《与乐天同葬杓直》、《感事三首》、《题翰林东阁前小松》、《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别毅郎》、《自责》、《赠别杨员外巨源》等诗。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别毅郎》
尔爷只为一杯酒,此别那知死与生。儿有何辜才七岁,亦教儿作瘴江行。爱惜尔爷唯有我,我今憔悴望何人。伤心自比笼中鹤,翦尽翅翎愁到身。
穆宗长庆二年()四十四岁。
党争矛盾尖锐,直指元稹。六月,元稹与裴度同时罢相,贬为同州刺史。
穆宗长庆三年()四十五岁。
在同州刺史任。春,杨巨源路过同州与元稹相会。八月,改越州刺使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因元稹在同州有惠政于民,离同州时,百姓不忍其离去。十月中旬,经杭州,晤白居易,三宿而别。岁末,编辑自己文集,至今与白居易已有“寄和诗数百篇”。
是年有《杏花》、《树上乌》、《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寄乐天二首》、《酬乐天喜邻郡》、《赠乐天》、《重赠》、《别后西陵晚眺》、《以州宅夸于乐天》、《戏赠乐天复言》、《酬乐天雪中见寄》、《上西陵留别》等诗词。
《杏花》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重赠》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穆宗长庆四年()四十六岁。
在浙东观察使任。正月一日,苏州刺史李谅寄诗与元稹、白居易,二人各以诗答之。十二月,排缵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并作序。本年穆宗崩,元稹灰心已甚。时元稹在越州,白居易在杭州,彼此唱和频繁,常以竹筒递送。
是年有《寄浙西李大夫四首》、《寄乐天》、《和乐天早春见寄》、《代杭民作使君一朝去二首》、《酬乐天重寄别》、《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和乐天示杨琼》、《长庆历》、《咏廿四气诗》等诗。
《寄乐天》
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敬宗宝历元年()四十七岁。
在浙东观察使任。秋,白居易请元稹代访《霓裳羽衣曲》舞者。本年,兴修水利。李德裕请元稹代访青田胎化鹤。
是年有诗《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荫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
敬宗宝历二年()四十八岁。
在浙东观察使任。春,章孝标投诗元稹。九月,游龙瑞宫。约本年秋,《吴越唱和集》结集。十月,白居易罢苏州刺史任,刘禹锡罢和州刺使任。约本年,《元白酬唱集》结集。
是年有诗《拜禹庙》等诗。
敬宗宝历三年、文宗大和元年()四十九岁。
在浙东观察使任。九月,与李德裕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文宗大和二年()五十岁。
在浙东观察使任。春,白居易贺元稹加检校礼部尚书。秋,白居易编《白氏长庆集·后集》二十卷,寄元稹。
是年有《酬白乐天杏花园》、《除夜酬乐天》、《寄绫素与张司业》、《听妻弹别鹤操》、《晨霞》、《送刘道士游天台》、《祝苍华》、《我年三首》、《寄乐天》、《知非》、《望晓》、《李势女》、《自劝二首》等诗词。
《听妻弹别鹤操》
别鹤声声怨夜弦,闻君此奏欲潸然。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文宗大和三年()五十一岁。
在浙东观察使任。春,自越州入京晤白居易。夏,邀白居易游越州,未果。元稹在浙东七年,所辟幕僚多文士,政绩也很好,很受百姓爱戴。九月,诏为尚书左丞。冬,裴淑生子,名道护。经苏州,游虎丘,经东郡,会白居易,在临都驿与白居易相别。岁暮,至长安。
是年有《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醉题东武》、《过东都别乐天二首》、《题李瑞》、《感逝》、《游云门》、《琵琶》、《夜花》、《刘阮妻二首》、《春词》、《雪天》、《早春书怀》、《雨后书情》、《雨后感怀》、《题法华山天衣寺》、《春游》、《一字至七字诗·茶》、《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题王右军遗迹》等诗。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感逝》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雪天》
故乡千里梦,往事万重悲。小雪沉阴夜,闲窗老病时。独闻归去雁,偏咏别来诗。惭愧红妆女,频惊两鬓丝。
文宗大和四年()五十二岁。
正月,元稹受排挤,被迫出任检校礼部尚书、兼鄂州刺使、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贬往武昌。诏下,妻裴淑(字柔之)不乐,元稹以诗慰之。裴淑也以诗回赠。刘禹锡送元稹至浐桥。至鄂州,登黄鹤楼宴饮赋诗。
是年有《赠柔之》、《戏酬副史中丞见示四韵》、《赠崔元儒》等诗。
《赠柔之》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赠崔元儒》
殷勤夏口阮元瑜,二十年前旧饮徒。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些些风景闲犹在,事事颠狂老渐无。今日头盘三两掷,翠娥潜笑白髭须。
文宗大和五年()五十三岁。
在武昌节度使任上。春或夏,白居易子崔儿夭折,以诗报元稹。夏求蜀琴于李德裕。七月,遇“暴疾”而卒,赠尚书右仆射。八月,白居易得知元稹辞世,作诗哀之并作墓志铭。
是年有《所思二首》:
庾亮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相逢相失还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云归。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
编后记
对元稹的评价,从唐人起就十分复杂。
厌之者如裴度,认为元稹是“蔽惑聪明”、“扰败国政”的“奸臣”、“凶徒”。
爱之者如韩愈,认为元稹为了正义,可以赔上前途甚至身家性命。
而半生都在被贬路上的刘禹锡,则给了元稹五星好评,赞其如翠竹般宁折不弯。
后人对元稹的评价,总离不开“渣男”“滥情”这些不满。
我们不要忘了——元稹,是鲜卑族的后人!在循规蹈距的仕进生涯里,他的血液里奔流着的却是西域漠北的奔放不羁、张扬热烈。
所以,他10岁,就自负擅长酒令,放浪行骸。穆宗爱他的才情,呼他为“元才子”,他从不避嫌,倾其所有为穆宗出谋画策。
他为崔双文写下《传奇》,为韦丛写下唐诗史上最多的悼亡诗,他待安仙嫔和裴淑,我都相信是真——因为,那些字句里的痛,绝不是一个薄情和冷漠的人能写出来的。
他热衷功名,从明经出身,结交仕宦、努力向上飞黄腾达,但那个严查宦官、冒死进谏、为民请命、任满时百姓依依不舍的人,也是他。
他一生有惟一的知己,白乐天。
有一段纯粹的忆念,韦茂之。
有一个爱过、恨过、努力过、毁誉交加的人生。
知他者,给了他最真心的赞誉。
不知他者,给了他最用力的践踏。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曾经张扬而努力地活过。甚至不在乎,他生前身后的毁誉。
内容编辑整理:朱烜之任淡如
(本篇内容系将年谱和诗作多方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长按上面这个别致的赞赏码小程序给我们打赏
▼
年谱?薛涛
下一世,才华和美貌我只选一样
年谱?李贺
天若有情天亦老
年谱?黄庭坚
七岁能诗的“别人家孩子”原来是他
年谱?杜甫
上天决定造一个吃尽苦头的诗人,哪怕他祖上30代都当官也帮不了
年谱?纳兰
翩翩浊世佳公子
年谱?苏轼
这一贬再贬的人生,彪悍得不需要解释
年谱?王安石
即使背负千万骂名,这位拗相公大概也毫不在乎
年谱?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年谱?陆游
恨我恨、他人未有些
年谱?范仲淹
这个一生只弹履霜操的人
年谱?刘克庄
快让开,百年一遇的处女座诗人来了
年谱?张衡
就算是神仙,也不能比他更厉害了
年谱?李煜
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年谱?欧阳修
丢了状元的一代儒宗
年谱?王维
十项全赢总冠军,大唐仅此一人
年谱?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年谱?李白
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年谱?屈原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年谱?曹植
奈何生在帝王家
年谱?辛弃疾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年谱?杜牧
从大唐官二代,到才子偶像
年谱?岳飞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陨灭
年谱?白居易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年谱?李清照
在宋朝,一个才女是这样炼成的
年谱我本癫狂耽酒人。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jj/85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