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投票宁波方言该不该保护

白癜风早期能治好吗 http://m.39.net/news/a_5668928.html

丁酉年的第一篇推送,小编给各位拜年了!~

还是照旧用视频来拜年呗!

听完这首“神曲”,我们就进入正题吧!

其实呢,这就是去年宁波市的现场征文比赛题目,让我们来一睹我校三篇大市一等奖的现场作文风采吧!~

大家看完文章再投票呗!

宁波方言不应该保护

季雯雯(老师)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在座观众大家早上好!今天,我陈述的观点是:宁波方言不应该保护。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辩题:宁波方言应该/不应该保护。

现在让我们一个词语一个词语来看。

宁波。

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它的文化内核是什么?它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它擅长什么?它被世人所熟知是因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审视宁波。

我们宁波的名片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所以,宁波最大的特色是为“雅”。宁波人雅言雅行雅趣,一座三线城市,却有着与一线接轨的气度与品位。它的内核是“雅”,他的目标是“未来”。

我们坦率地说,一座城市在“用脚投票”这样的竞争面前,真正吸引居民的依旧是“钱”,或者说是“经济”。作为一座新兴城市,宁波现已容纳着天南地北、各式各样的人群。让新宁波人觉得踏实的自然是宁波的“壕”,也许这个网络用字更应该去掉提土旁。正是这样雅致的豪气,让宁波成了新兴城市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一座城市,我觉得他更需要一些通用的语言,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方言。

接下去,我们看第二个词语:方言。

何为方言?方言就是当地居民世代相传的当地语言,用我们的宁波方言说,即为“土话”。并不是想嘲讽它的“土气”与时代推崇的“洋气”相比不够档次。只是很理性地为新宁波人考虑,“土话”是不是会有一种地头蛇仗势欺人的感觉?

大家一提起方言,就会想到“文化传承”、“社会印记”、“民众归属”等等。方言,毕竟承载了一座城市太多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是地方土著精神的寄托。

这样说着,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方言这么好,为什么还会消亡?为什么还需要人为地去保护啊?

我想我们可以讨论第三个词语了——保护。

我们现在并不是在讨论该不该灭绝方言,那肯定是不可以的,我们讨论的是该不该干预、该不该用外力去对抗方言的消亡?

我觉得答案是不该。

我们来看看,什么东西需要被保护,一般都怎样去保护?

小朋友需要被保护,于是不让他们与外界过多接触。自然风景区需要被保护,于是“退耕还林”围起来,或限定人数或干脆不给人看,成为了橱窗里的展品。

有没有发现需要保护的往往是脆弱的,是不够强大的,而保护这项行为本身又是极易矫枉过正的。

语言是该被活用的,是该“顺其自然”的,是该“耕”不是该被“还林”的。不是强迫一批人学习,强制一群人研究,这就会有用的。

也许大家会质疑我这个看法,会有人说,“强制要是能出好结果这也是好的呀”。多少传统艺术、多少民族语言渐渐丢失了,难道我们国家以前没有做一些强制措施吗?我想应该是有的。那为什么仍然在强制之下出现了坏结果呢?

我觉得重点不在于“保护”,而在于“民心”。

有没有其他地区方言深受民众喜爱,不见消亡的啊?

当然有!

粤语是中国方言里的一枝奇葩,有多少人自愿学习,并且对于其方言歌曲喜爱有加。其他方言,诸如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等等,爱好、学习的人都很多。

所以,宁波方言不该保护,而该开发!

我本人因为喜欢听相声,还会去学习天津话;我的一些朋友喜欢唱歌,而去学习粤语和闽南语;我的大学同学,来自北方,为了融入上海,而学会上海话。

我相信,如果一样东西,能给人带来经济效益或者精神愉悦,不需要强制保护,也可以很好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宁波这一座雅致而现代的城市,并不应该刻意强制保护方言,只应该发展自己。

花若芬芳,人必自然。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方言文化两相依徐翔(高三4班学生)

近年来,宁波方言人群不断减少再减少,就说说身边的一些人吧。年迈的老人是方言的守护者,可是他们终有一天会老去死去,却没有几个人能继承他们的衣钵,如今社会上的小朋友们甚至已不会讲方言。而且这种趋势不断地再恶化,这不严重吗?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一方水土难道就不能养育方言了吗?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象征,如果连文化都抛弃了,那还算是中国人吗?方言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宁波人连自己的家乡语都不会讲了,这对得起宁波人吗?

方言,属于地方文化的内容。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他传承千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宁波方言最终衰亡,那我们宁波人将失去无法估量的损失,身为宁波人的我们,难道不觉得可惜,不觉得愧疚吗?

著名作家王蒙曾对维吾尔语进行评价,更进一步谈论对语言的见解:“真是怎么复杂怎么来呀!而它们又是那样使我倾心,使我迷恋。它们和所有的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联结在一起。我欣赏维吾尔语的铿锵有力的发言,欣赏它的令人眉飞色舞的语调,欣赏它的独特的表达程序。”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可是,如今宁波方言面对的是什么呢?是无人继承,甚至绝迹的处境啊!

方言是宁波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出使用地方所在人群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所有的所有都是我们宁波人珍贵的无形的遗产啊!如果我们就这么坐视不管,不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我们只会失去得更快更多罢了,不是吗?

宁波方言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所在,一个地方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才会让人印象深刻,而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口软侬的宁波老语。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很有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虽‘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着也觉得趣味津津。”

许许多多的文学家都说出过类似鲁迅先生的话,那么身为接班人的我们,不该意识到宁波方言的重要性吗?希望政府,社会团体能采取更多必要措施保护甚至“爱护”宁波方言。

宁波方言,宁波骄傲!

巴别塔之倒塌郑砚奇(老师)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人类聚居在离幼发拉底河不远的是拿之地,他们有着一样的语言,过着相似的丰足的生活。有一天,他们决定要建一座城和一个塔,以聚集全体的人类及展示力量。上帝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计划完成,便能为所欲为,便决定变乱人们的口音和语言,并使他们分散各地。高塔于是停工,而该塔则被称为巴别塔。

可见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有时也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见,混乱不通的语言会阻碍人类的交流,以至于无法团结起来去共同创造奇迹。因此,我们的观点是不必刻意保护方言,一切顺其自然。

我们的理由有三:

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这也是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没有之一。而要达到顺利交流这一目的,我们必须使用统一的语言。试想一下,如果在课堂上,老师用方言教学,那相当于把听不懂这一门方言的学生排除在课堂之外,那无疑耽误了这些学生的前程。如果在车站里售票员用方言售票,那必然导致很多旅客面临南辕北辙的尴尬。所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方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异乡学子或游子,如果处在一个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环境中,无疑让他们漂泊的心更增添了一层隔阂。这时,方言就成了那些因思念家乡亲人,因前途未卜而徬徨的受伤心灵上的那把盐。

二、自然规律不可逆。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要面临优胜劣汰一样,语言和任何其他事物也要面临这一共同命运。在这一点上,上帝是公平的。

我们从小就听过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深知违背规律的行为是可笑的。老祖宗也告诉我们,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若违背自然规律,为所不应为的,势必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现在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方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交流,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放弃方言是人们共同做出的选择,是遵守自然规律的结果。

现在有些地方是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在呼吁保护方言,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方言并不像大熊猫,把他关在笼子里,保护她、喂养他、照顾她,他就能无忧无虑的活下去。语言的生命在于交流,失去了这一作用,方言也就死了。所以,当大多数人已经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也不妨忍痛割爱。

三、统一的语言更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汉化。而是汉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语言文字的统一。就拿清朝统治者来说,前期的几个皇帝在掌握母语满语的同时,也大力学习汉语及汉人文化,从而达到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而到了后期,特别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根本就不会满语。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比前期的几个皇帝懒惰,也不是因为他忘本,更不是因为他愚蠢,他甚至会说英文。真正的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在经过了三百年与汉族的融合后,满语已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了,不学满语,是一种主动的放弃,是一种明智的抉择,是一种趋势的指向。

回望历史,有多少少数民族的语言如烟花般消失于人类文明的星空中,鲜卑语、西夏语、女真语……现如今,语言的种类越来越少,而民族的融合度却越来越高。当有一天,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家人。

若干年前,上帝用混乱不通的语言阻止人类登上天堂。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越来越统一,人类沟通交流的障碍越来越少,恐怕要让上帝失望了。

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不必刻意保护方言,一切顺其自然。当巴别塔倒塌的那一日,人类方能登上理想的天堂。

奉化高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jj/85085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