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位于江北区越王勾
在多年前,
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小国家,
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
仁慈不过是帝王的伪像,
无情才是帝王的常态。
狠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灭吴逼死夫差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登上人生巅峰的勾践,
以大王的身份在自家的国土上巡游。
公元前年,
勾践东巡到今天的江北慈城王家坝一带,
他发现这里地势较高,不易被海水侵袭,
而且还挺平坦。
因此决定在这里筑一座城。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宁波地区多沼泽。
河、湖、海的水相互之间流来流去,
地势低的农田,容易被海水盐碱化。
宁波市区还是一块不毛之地。
红点处为句章故城遗迹
这座城被勾践取名为:句[gōu]章。
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
章通彰,意思要让后代知道自己的霸业功绩,
中国人喜欢光宗耀祖的基因,
果然老早就存在了。
野心勃勃的勾践,给城的定位是
——军港。
因为句章背靠姚江,三面农田,
南边有座屏障小山。
他要把这里作为出海水道,北上争霸的跳板,
方便大军的后勤补给。
句章城是一座军城,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
它看起来像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
长约米,宽约~米,
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
搁现在也就一个中等偏小的楼盘。
但在没现代机械,仅靠人力筑城的春秋年代,
绝对能算得上是军事大项目。
句章港,作为越国的海防要塞,
是战国时期全国五大港口之一。
句章古港木结构码头遗迹(图片来源:江北区文管所)
城里居住着越国贵族,负责地方建设与治理。
城市的建设技术很有宁波特色。
百姓们竖木桩或石块作底部支柱,
柱上铺木板,木板上再放横木压固。
横木上再铺一层木板,
这层相当于房间人员走动的地板,
地板上再竖粗木作柱子。
这样说有点难听懂,我上一张图。
↓↓↓
遗留有河姆渡干栏式房屋的风格。
屋顶以芦苇覆盖,芦苇上再盖瓦片。
4年,文物部门根据文献对句章故城遗址(今余姚大隐城山村与江北慈城王家坝村)进行考古勘察。采集到了文物标本数百份,出土一批战国至东晋时期的筒瓦、陶、瓷、漆木等生活用具。
城山渡北采集商周遗物(图片来源:江北区文管所)岁月如梭,渭水收暮雨,城郭多九陌。
句章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
成为一座经济相当发达的城镇,
一度繁华了余年。
《史记·东越列传》载:“元鼎六年秋,馀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临境……天子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
句章的军港地位从战国以来,一直延续至五代时期。
多次军事行动,
不少是从城山渡(句章港)出发。
这里是一座热闹的军民基地。
左岸的晨曦,
折射出军士们隐隐约约的身影。
右岸是市井,客栈杂货,车轱辘声不停回荡。酒肆高歌,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嬉戏声。
时间到了东晋末年,
南北大士族与农奴矛盾尖锐,内乱爆发。
孙恩农民起义军近二十万人,
从浃口(今镇海口)登陆围攻句章城。
守将刘裕不敌,城破。
战争造成的破坏极大,
城中无法再住人。
句章县治因此迁往鄞江桥镇。
孙恩领导的海上劫掠路线
句章故城始建于春秋,
秦汉至两晋时期为古句章县治,
东晋末年因战争废城。
回望沧海!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勾践的王图霸业,
并没有因多建几座军城,走向顺利,
越国国力很快衰弱。
公元前年,越亡于秦,
秦始皇才是那个统一中国的男人!
孙恩农民起义,源海上反乱,
为“中原海寇”的鼻祖!
公元年,
孙恩攻浙江临海,失利,投水自杀。
句章城作为一个数千人口的边陲小城,
在史书上它并不起眼。
但对宁波来说意义非凡,
因为它是
——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
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原始雏形,
也是昔日明州、现今宁波的源头。
句章故城现已原址回填保护。
慈城王家坝村
古句章县,在今(慈溪)县南十五里,面江为邑,城基尚存。故老相传曰城山,旁有城山渡。——宋《宝庆四明志》
注:
句章路位于余姚大隐,与江北王家坝村隔江相望。
句章东路和句章路地铁站位于鄞州区。
来源:宁波档案|编辑:七里飘香
猜你想看再逛宁大网红步行街:因为疫情,热闹的商业街成了这样....
最宁波最生活:nbcnool
广告、合作请联系↓↓↓
:[小东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84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