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石刻公园,似听一堂历史课
那天,我与老伴一起去南宋石刻公园参观。进入景点检票处,只见一群女青年,抬着头,全神贯注,静静地听一位四十开外的男子讲解。他们是宁波玫林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职工,由单位组织也参观。讲解的是景点的一位管理人员,他原是他们公司的领导调至于此。职工们均按原来的称呼,尊称其“李总”。他热情地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拿着一根小棒,时而指着图片,时而点着石刻像,有声有色,有情有节地讲解,大家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我俩也有幸借此“光”,凑在里面,静静地洗耳恭听他的介绍。
顺着公园的森林纵深处,公园平滑的水泥路两旁,雕塑着蹲虎、立马、跪羊的石像群,紧紧吸引着大家眼球。李总说:虎是蹲着死的,象征宁死不屈 ,代表了“勇”;战马看到主人战死,它会将马缰绳,用蹄踢向主人,意思是叫主人骑着它,赶快逃跑,自死相伴,是“忠义”的榜样;“羔羊跪哺”是孝顺的象征。它们分别又寓意了“忠、勇、节、义、孝”。沿着在虎、马、羊的石像,依次雕着南宋的六位文臣武将,与蹲虎、立马、跪羊一起,构成了石像群,像征着全朝官员忠心耿耿,忠于皇上场景。这些形体各异,动作多样、表情生动的石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人文景观。
移步换景,我们依次来到石刻广场。或只见人头、马头;或只有人身、马体断头缺臂的石像,起先,怨我无知。还以为是这些石像,因寒冬夏烈,风吹日晒,冰冻风化而残缺不齐;又认为因年久失修而使人头分离吧。参观“历史桑展区”后,才知南宋时,“江南十八战” 的第一仗,人马战死,宋军溃败,全军下令毁城,明州城积累了300余年的城市物质文明,被金军毁于一旦,留下断壁残垣。
这一切,诉说着宁波先民以付出一座城市的代价,促进了宋金对峙的格局形成。这些触目触目惊心的惨烈场景,记载着南宋软弱无能和频繁的战乱的历史。这些历史的沧桑,我想起了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声音;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诗句…… 忠勇壮烈再也无法掩饰南宋灭亡的种种悲凉,大宋的江山并没有因为这些爱国的忠臣而扭转乾坤。南宋王朝在悲怆的哀曲中消失了。但仍让我坚信,我的脚下还掩埋着南宋明州百姓辉煌的生活场景、我头上的天空仍见证着南宋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公园中的一角,一对高大的文臣、武将的雕塑像,特别注目,石像旁的石碑上刻着:文臣高3.3米,武将高3.6米的字样。这是在2007年,宁波举行德国文化周期间,宁波赠送给德国的作品,现按原模型复制后,成列在这里,表达了中德的深厚友谊。
南宋石刻公园共塑石像200多尊,据历史记载,中国的石刻作品,基本集中在佛教石窟和皇家陵园,但南宋是个例外。偏安江南的南宋帝王,梦想身后能安息到河南巩县的宋皇陵,因此皇室棺椁均草草暂厝,未能留下代表这一时代风格的宏大陵园石刻。又因为东钱湖及周边地区是南宋最重要的四位宰相——史浩、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的墓园所在,史氏家族是南宋最大的望族,门庭显赫,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称,他们的政治生涯,几乎涵盖了南宋历史上最重要的高、孝、光、宁、理五个时代,隐藏在山岭东钱湖湖畔的史氏陵园,当年也在接连不断的战火里遭到的焚烧而毁于一旦。南宋王朝灭亡后,这些墓道石像的残骸便像孤魂野鬼似地被遗弃在荒山野外。 但 墓道石刻填补了南宋时期的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研究空白。故有:“北有秦陵兵马俑,南有钱湖石刻群”之说。
参观完南宋石刻公园,心中有一种难于言语的感觉。但似上了一堂古代历史课,阅读了一本历史教科书。(文:宁波市老年大学文学社 董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