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企业总营收相差千亿,宁波比青岛强在哪
文
姜喆
编辑
门国锋
制图
马铭徽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向来激烈。而宁波、青岛这两座城市,在中国GDP总量排名竞争最为胶着。
年,宁波、青岛的GDP总量分别为亿元、亿元,位列第12、13。过去五年中,宁波的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全国第16位到第12位的跃升。自从年宁波拿下了青岛稳居多年“计划单列市第二城”的位次,青岛便一直在奋力追赶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的宁波。
日前,青岛、宁波的企业百强榜单相继发布,年宁波企业强的总收入规模比青岛高亿元。宁波民营企业雅戈尔“打败”了此前蝉联榜首16年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位居宁波企业强首位。百强企业的变化和特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两座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同走向与差距。
前十名营业收入青岛超过宁波
日前,青岛市企业联合会、青岛市企业家协会发布“青岛企业强榜单”。青岛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26.82亿元,营业收入总额.3亿元。此前,宁波企业综合百强榜发布。宁波强企业总营收达.69亿元,连续8年突破万亿大关。
从青岛及宁波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布情况看,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企业青岛有2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企业青岛有2家,收入规模为亿元,遥遥领先于宁波市。从百亿级企业数量来看,青岛市由年的30家增加至年的38家,宁波由年的39家增加至年的44家。
两座城市企业营业收入强有一个共同的分布特征,即较为集中于10亿元至亿元之间,特别是10亿元至50亿元收入规模的企业最多,0亿元及以上的领军企业较少。同时两城市较多企业收入规模集中于10亿至亿之间,显现了城市经济中间力量的强大。在面对国内外风险上升的不利环境时,可以展现出中间力量的韧性和灵活度。
数据来源:《青岛企业强发展报告》
青岛企业强的总收入规模比宁波低亿元,总收入差距为亿元,差距有所减小。青岛市年的两家领军企业收入占比为28%,宁波市2家领军企业的收入占比为13%,反映出青岛城市经济较为单一,对少数领军企业依赖度较高。
青岛企业强榜单中,海尔、海信、青建仍然位居前三甲,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亿元和亿元。年营收超过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3家增至4家。宁波企业强榜单中,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位列前三甲,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亿元、亿元。
自年以来,青岛市强企业前十名营业收入合计数,首次高于宁波市强前十名企业。从前十名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来看,青岛头部企业规模较大,聚集程度较高,但从第3到第10名企业的收入水平下降较快,第十名收入仅亿元,宁波市头部企业较青岛市头部企业规模较小,但规模分布较为均匀,中大型企业较多,第十名收入达亿元。
制造业强市的竞逐
从入围中国强企业的数量上看,青岛入围企业为3家,宁波入围企业为9家,宁波入围企业比青岛入围企业多出6家。虽然入围企业数量较少,但青岛企业体量较大,宁波入围前六家企业收入合计数占青岛入围前三家企业收入合计数的96%。从入围中国强的企业收入合计看,宁波市入围企业合计收入约亿元,是青岛市入围企业的1.24倍。
从产业分布来看,青岛和宁波前十名企业均以制造业为主,产业分布广泛,青岛在智能家居制造业显示了领头羊地位,在建筑业、车辆制造、快消品等行业中也具有一定优势。宁波市的前十名企业包括了服装、商贸、家电、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也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
两座城市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差距较大。青岛企业强中,一般制造业企业上榜数量最高,为41家,比年减少1家。宁波则为54家,制造业企业占据了企业百强榜的半壁江山。
在过去五年中,宁波的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全国第16到第12位的跃升,很大程度得益于制造业。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21万亿元,全年在工业增加值方面对青岛的领先优势已经迫近亿元。
在各市回归制造业的背景下,年宁波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五成多。而年青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5.9%,近年来实现首次提升。
青岛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部分指标比上一年水平略有下降,例如在资产额占比上,制造业企业资产额占比由上年的25.80%下降到24.24%,下降1.56个百分点。在纳税额占比上,制造业企业纳税额占比由上年的71.36%下降到69.11%,下降2.25个百分点。
从未来的走势来看,青岛若想缩小与宁波的差距,还需在制造业上持续发力。当前,青岛聚焦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设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的“青岛金花”。
民营经济差距较大
宁波企业百强榜有一个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xw/85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