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宁波银行,高增长之泪
5月6日,消息称宁波银行一名员工跳楼自杀。自称该员工太太的微博用户发布了多条微博,基本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主人公毕业于厦门大学,本硕连读,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还未断奶。但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项目完不成,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最终情绪崩溃。
一方面,我们为逝去的生命感到伤感;另一方面,对于过于追求业绩的企业来说,如何缓解员工压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当年这种情况只是偶然出现在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在貌似高端上档次的金融行业,竟然也出现,让人非常震惊和惋惜。
一、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
宁波银行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4月24日发布了年年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17亿元,比年初增长18.03%;各项存款余额7,.21亿元,比年初增长19.30%;各项贷款余额5,.02亿元,比年初增长23.31%;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21.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2.60%。
数据来源:iFind,制图:诗与星空
从年报数据看,公司的业绩华丽而文件,增速明显。
公司的经营策略很接地气: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
其实从这个口号,基本上也就能推测出公司的经营风格,大概率是干大银行不屑干的、小银行心有余力不足的—苦差事。
错位竞争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但这也是员工压力大的根源。
他的一个同事事发后在某社交媒体匿名吐槽:自认为是个抗压能力巨强的人了,从前工作从不抱怨再苦再难坚持住,但在这里经常哭,莫名其妙就哭的那种,抑郁了很久,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睡觉做梦都在给客户开卡。看看总行九十点亮着的灯,有时候那不是希望,是人生这个单行道上压倒你的一根根稻草。
年报显示,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优化激励与考核制度,逐步建立体系化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培养机制和分层选拔机制,人才队伍稳定有活力。在人才队伍训练上,宁波银行大学、宁波银行知识库、标准化、模板化、体系化体系运转有效,为应对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这段话中,最意味深长的是标准化、模板化。把人才打磨成标准化的螺丝钉,对企业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但对个人发展来说,可能牺牲了个性并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那么,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业务,都有什么?
主要包括:公司银行、零售公司、个人银行、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等利润中心。
二、优异的净利差和净息差
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财报格外不同。无论是营收还是银行存款还是现金流,都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
毕竟,公司账面的钱,其实都是别人的。反倒是借出去的钱,才是最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xw/85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