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12月22日宁波习俗,你了解吗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到一年的12月份,街头巷尾就弥漫着圣诞节的气息。每个商店都开始装扮起绚丽的圣诞树和圣诞屋,街上随处可见红帽子、白胡子圣诞老人形象。然而,事实上这个月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却被一些年轻人淡忘,这就是冬至。

有别于圣诞节的狂欢浪漫,中国人过冬至体现了祈福圆梦、温馨团圆的文化特色。说起冬至,很多宁波人就会想起老辈人常说的“困困冬至夜,嬉嬉夏至日”的老话,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另外,那老底子宁波人的冬至到底又是怎样过得呢?

冬至的渊源来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老宁波很重视冬至,在宁波人的习俗里,冬至标志着年终有所归宿,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一过,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

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故曰冬至。

据考证,冬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可以上溯到周代。当时,冬至那天有祭祀活动,以求庇佑国泰民安。到了汉代,冬至正式成为一个节日,皇帝此日要举行郊祭,百官放假,次日吉服朝贺。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

唐、宋、元、明、清各朝都将冬至和元旦并重,百官放假数日。特别是在南宋,冬至节日气氛比过年更浓,因而有“肥冬瘦年”之说法。

究其原因,主要是古代用的是夏历,当时是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说当年的“冬至”就是大年初一,所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宁波的冬至习俗

01

宗祠祭祖

过去,宁波人有在冬至日到宗祠祭祖的习俗,同姓同宗者相约参加盛典,经商在外的游子也不例外。是日,祠中摆起“全堂羹饭”,有意思的是祭祀用的蜡烛和祭品上面的方戳子都不是喜庆常见的红色,而是用的绿色。据说原因是:天寒地冻应加倍小心火烛,舍红取绿,意谓“压火”保安。

祭典后,祭祀当值者用祠堂公田的收入,备办“冬至酒”,招待所有前来祭祖的宗亲,但按照习俗,女性是不能参加冬至酒的。大族宗祠,还要请戏班子在宗祠戏台演戏一天。“冬至酒”散席后,同姓宗族祠堂还要按人丁分发“胙肉”,“胙肉”在当时被视作一份厚礼;此外还有分发麻饼或高包,有“拜冬至馒头”之说。

氏族内续修族谱也是在冬至日举行开笔典礼,所以冬至也是游子寻根认祖之日。

02

冬至羹饭

除了族祭的“冬至酒”外,同日,每户人家都会在家祭祀祖先,称为“冬至羹饭”,其实就是“家祭”。至冬至夜,循例将本支系历代祖先遗像取出,按辈份依序挂起,陈设供桌搁几,燃点香烛,供奉祭品,藉以表“孝思不匮”之意。

冬至日早起,家人按长幼次序,向列祖列宗像跪拜,这种在家祭祀活动,也称“供金紫”,经济能力再不济,赊赊借借也要“供金紫”。

为什么叫“供金紫”呢?古时无照相,大户人家的祖先遗像全是请人精工细绘,皆以真金白银丹砂作丹青,所绘祖先遗像皆紫袍玉带,熠熠生辉;加之古代官服称“金冠紫衣”,故称“供金紫”,也称“供神像”。每幅像要费数月工夫,始能绘成,工价昂贵。人物服装顶戴,皆按生前身份规定,不得僭越。

阖家相聚宴饮,一般人家都备“十碗头”,取其十全十美之意,以“六荤四素”居多。有的还包括“四京果”、“四水果”、“四茶食”之类。满满一大桌,边吃边聊,于推杯论盏间加深亲情友情。

03

冬至圆梦

冬至前一夜,小孩子往往被大人早早的赶着去睡觉,因为宁波当地有:“困困冬至夜,嬉嬉夏至日”的习俗,这一晚是一年中夜晚时间最长的,据说晚上做的梦最为灵验。所以第二天冬至早晨,大家会相互传梦,长辈还会为小辈们“圆”梦,给孩子们最吉祥的祝福,也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无限的回忆和快乐。

04

冬至洗脚

以前的生活条件不好,百姓们也不一定天天洗澡洗脚,但到冬至夜是一定要洗脚的。

冬至节那天,吃过晚饭,就要早早地“坐被窠”了,要比平常睡得早一些,以求好梦。睡前,打上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把脚丫子放在水里泡脚。老一辈人还有种说法,“冬至夜洗脚,冷天不开裂”。也有说冬至洗脚,可以把一年的晦气都洗掉,可以祈求来年走得更顺利。

05

施粥敲更

以前宁波一些慈善机构,每年自冬至日起到除夕,都会在各地的城隍庙等地每日施粥两餐,救济贫民。虽然佐粥小菜仅为咸的菜,乳腐,然当朔风凛冽,冰天雪地之际,稠粥沸汤,香气四溢,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宁波不少地方上的热心人土,自冬至日起到除夕止,每晚晚餐之后到午夜,雇人敲更,被雇用的人往返大街小巷,口中高喊:“小心火烛!”喊一遍,敲一下。

宁波的冬至美食

01

吃芦稷汤果

宁波旧俗冬至早晨要吃芦稷(高粱)汤果,宁波老话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为什么冬至要吃“芦稷汤果”?宁波民间有个传说:从前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两人,家境较贫寒。儿子要出外谋生,冬至这天与母亲辞别,母亲正端着一碗芦稷粉,舍不得儿子离去,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正好掉进芦稷粉里,滚成一粒粒小粉团。儿子走后一直未归,母亲盼儿心切,每到冬至这天,她都要拿一碗芦稷粉,搓成圆形,煮熟以后边吃边思念儿子。以后冬至吃芦稷汤果这一习俗就慢慢在宁波流传开来。

“芦稷汤果”,是一种用芦稷浸水磨粉后的食品,精巧玲珑。芦稷是高粱的一种,做芦稷汤果,先剥芦稷,把芦稷浸泡在水中数天后,用水磨磨成芦稷浆,再经草木灰吸水后成了湿润的紫红色粉团,把沥干的红粉揉了又揉,再摘成小块,然后搓成弹子一样大小的汤果,投入到灶台镬中沸腾的汤内,就成为一个个紫红色的汤果,稍微加糖、桂花,就是好吃的芦稷汤果了,这在当时算是一道美食。第一碗“芦稷汤果”当然是先敬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

冬至日除了吃芦稷汤果,还有番薯汤果和青菜汤果。过去芦稷算是粗粮,随着生活的改善,后来,“芦稷汤果”逐渐成了糯米粉圆子。不少人家将糯米圆子掺杂小块的番薯、青菜和年糕一起烧煮,图“翻”、“财”、“年年高”的吉利之意。还有加上酒酿的,叫“浆板汤果”,宁波方言“浆”和“涨”同音,讨口彩,意为涨福、涨运、涨财……。

02

大头菜烤年糕

老宁波过冬至,还要吃大头菜烤年糕。提前一晚把连叶大头菜洗净切块,切得稍厚一点,用炒盐下锅,然后放上满满一锅大头菜,用温火焖烤一夜。

到了冬至早上,满屋都是大头菜的香味。再放点糖,放点味精,浇上酱油、盐和菜油,把年糕埋于菜中,待年糕熟软就可以吃了。大头菜的甜香和年糕的软糯,嚼在嘴里,香气四溢。

年糕本身有“年年高”的意思,用大头菜烤着吃,寓意为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烘烘香”,灶火不灭,薪火不息,薪火相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今,“大头菜烤年糕”这道菜依然是宁波各大小饭店的特色菜。

03

食三粥

民间有“冬至始,食三粥”的说法,也就是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

宁波有首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猫小黄狗。

听过这童谣的宁波人应该不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的“糖粥”指的就是赤豆粥。这种赤豆粥格外精细,因为赤豆和粥是分开做的。赤豆磨成豆沙浇在白粥之上,好似红云覆盖白雪,色香味俱佳。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竹梆,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声音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

在天寒地冻的严冬,一家人围在一起,喝上一碗热粥,既可驱寒,又有营养。

冬至节在民间还有许多讲究,比如冬至这一天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能打骂小孩,吵吵闹闹就会一年都不吉利;还有冬至前夕,出嫁女儿须回夫家;在冬至正时辰,抛萝卜到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起来挂在壁上,叫做“冬至萝卜”,可以治痢疾。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很多冬至习俗已经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但人们希冀幸福平安的愿望却未曾改变。祝福所有旅游界和导游小伙伴们都过个温馨快乐的冬至节日~!

二年级六年级福利

1

2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改变从这里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848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