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生活垃圾分类百日成绩单三个月减量
自去年10月1日《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后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我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已走过百日有余。这一百天里,市民们垃圾分类到底做得如何?让我们通过数据先睹为快!
▲年-年宁波市城乡
生活垃圾总量统计图
据统计,年宁波市城乡生活垃圾总量为.93万吨,较去年增幅2.52%,创近五年新低。年10月、11月、12月,也就是《条例》实施后的3个月,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总量均较前年同月有所回落,共计减少1.52万吨,降幅1.43%。
“1.43个百分点的回落就像一滴水,”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余宁说,“其中折射出的,不仅是3个月来宁波市民日复一日的支持与坚守,更有这6年以来,城市建设者们倾注的心血与汗水。”
▲近两年7月至12月宁波城乡
生活垃圾量月度对比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于年,是国内较早提出“绿蓝红黑”四色分类法的城市。6年时光如白驹过隙,随着宁波市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等“三厂六站”投入运行,如今“四色”垃圾从投放、收集到运输、处置,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11座,总设计日处置能力达1.16万吨,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预计于今年年底点火试运行。
▲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坚持‘全程分类’与‘全民分类’双管齐下,是宁波垃圾分类工作领跑全国的一大重要经验。”余宁告诉记者。前不久,我市全程分类体系的重要一环、“两网融合”的典范——“搭把手回收”平台覆盖的小区突破了大关。
纵观全年,“搭把手”的发展势头不可谓不迅猛:谁能想到,去年年初的仅有不到台的“蓝柜子”,如今已拥有了余万受众用户,累计投放超万次!
▲搭把手智能回收机
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在于习惯养成,而去年12月21日我市首设的生活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更是为“全民分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市个社区、个小区同步掀起一场分类狂欢,空瓶换地铁票、“搭把手”投递双倍积分等活动,更将垃圾分类渗透到宁波的每一寸土地。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覆盖城镇,农村覆盖面也已达84%,更有个居住小区完成撤桶并点。
“一起分,更美好”。如果说全民分类日上的这句标语,是对我市新一年垃圾分类工作的愿景,那么回落的1.43个百分点就像一柄标尺,督促着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向更高水平提升。
▲全民行动日活动现场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示范引领力度,提升源头分类质量,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坚决做好这件群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84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