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综合施策促进人水和谐宁波市
(中国财经报记者李存才通讯员周海铭周晓静)近年来,宁波市全面开展的“五水共治”工作,加快了该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初步实现了人水和谐梦想,成为美丽宁波建设的重要华章。
财政发力治水工程多管齐下
据宁波市财政局产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宁波市财政局制定了《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考核奖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年,宁波市财政新增安排专项资金万元,用于引导奖励参与并通过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考核验收的全市个乡镇(街道)和8个开发园区。年,全市实施工程项目数6个,完成投资70亿元,首批34个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全速推进,完成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个、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家。年,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计划完成60个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保持全市治水工作走进全省前列。
同时,宁波市财政局精准施策,着力推进15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治理。年至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万元、万元、万元,用于全市15个列入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断面水质改善相关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年,计划达标的鄞州区梁桥断面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北湖中心断面基本达到Ⅲ类水质的考核要求,年的考核全面通过。该市还高标准开展入海排口专项整治,提前3年完成国家“水十条”下达的整治任务,得到原环保部和国家海洋局督察组的高度肯定。
为深入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工程,宁波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宁波市“五水共治”污水(河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年至年,市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万元、万元、万元,对列入全市污水专项治理规划和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污水(河道),根据实际完成治理长度、治理难度、区域财力状况等,通过转移支付,按因素法分配污水(河道)整治补助资金。对全市条“垃圾河、黑河、臭河”进行治理后监督性监测和县级以上“河长制”管理河道水质监测。通过治理,全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水质优良率为67.5%、功能达标率为78.8%,同比分别提高18.7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以民为本圆“水清、畅流、岸绿、景美”梦想
几年来,宁波市加大投入力度,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取得了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年,该市的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80个市控地表水断面中,优良率达到48.8%,功能区达标率68.8%。据宁波市统计局开展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对“五水共治”,全市群众的满意度总体在80%以上。
与此同时,宁波市在生态引水、集约制水、智慧供水、科学排水、文化兴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供水方面,宁波市全部引用优质水库水。该市4大水厂都由来自国标Ⅰ—Ⅱ优质原水的8个水库保障,而且从水库到水厂都是采用封闭式的隧道、钢管,让全市人民都喝上了优质的水库水。同时,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势推进,万村民用水与城市居民同网同质同服务。居民水龙头水质也得到改善。在水库取水口安放生物水质预警系统,并及时公布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
排水方面,目前,宁波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体系已基本建成,城市排水管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态效应与日俱增。同时,宁波市各有关单位积极在市城管局信息网、企业网站的显要位置定期公布治污数据。目前,宁波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已达%。
在重点民生工程方面,宁波市对运行了60年的宁波第一座自来水厂——江东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并应用浸没式超滤膜生产工艺。作为市政府首要民生实事的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再生水回用工程现已建成并通水调试,服务面积近平方公里,受益居民超过40万人,大大提升了城区水资源环境及节能减排能力。
宁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五水共治”,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强了全市百姓的“获得感”,圆了广大百姓“水清、畅流、岸绿、景美”的梦想。
记者近日从宁波市财政局提供的《宁波市治水提升战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了解到,未来几年,宁波市将举全社会之力,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推动全市治水工作不断从治污剿劣向巩固提升转变。到年,全市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地表水类IV类排放标准;11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通过着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深入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强化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实施河长制标准化管理、大力倡导全面节水护水等专项行动,促进全市城乡用水环境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