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专修学校丨第二期小
12月14日,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专修学校第二期小儿推拿班结业典礼医院举行,来自全国8个省(区)、9家单位的13名学员圆满结业,即将告别歌山画水的美丽东阳,重返各自的工作单位,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
年3月12日,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专修学校正式落户东阳,该校医院携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联合创建。当日的开学典礼,18省区市名代表聚首共襄中医药+妇幼健康“东阳模式”。
“六个一”指引学员一路向前
医院院长郭兰中表示:“办这所公益性质的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专修学校,是我们三方的共识。”
他说,学校旨在依托“无中医不保健”的先行优势,通过举办EMBA管理培训班的形式,培养忠实于妇幼健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多种人才,包括“想干、敢干、实干”的妇幼保健院院长和中层管理干部,以及为广大妇幼保健机构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人才。
“希望学员们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后,能够做一次汇报、露一手、组建一个团队、找一个点、连一条线、拓展一个面,希望你们成为‘传承中医文化、呵护妇幼健康’的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过客,也要不忘初心,以所学的一技之长服务于民。”
第二期小儿推拿班结业典礼医院副院长叶寄生主持。
实打实教学
接地气实践
医院开设的日常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外,为巩固学员的基础知识,医院还组织学员前往磐安开展实践课程,由叶寄生副院长组成的专家团队现场为大家上了生动的药用植物学课,许多都是在药房里接触不到的知识。
第二期小儿推拿班“最佳学员”为来医院的陆萍,医院院长郭兰中为她颁奖。
第二期小儿推拿班“标兵学员”为来自吉林市龙潭区妇幼保健院的张明珠、医院的陈忠菊,医院副书记、副院长陈敢峰为她们颁奖。
第二期小儿推拿班“优秀学员”,医院副院长俞丹、杜晓华为他们颁奖。
师生发言情真意切
3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大家一晃就从夏天走进了冬天。为了学习新知识,学员们不仅克服了气候、生活和语言上的种种不习惯,还克服了背井离乡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更为重要的是,大家还克服了对中医以及小儿推拿这个全新领域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
来医院的学员代表陆萍的发言,道出了许多学员的心声:
从最初接到通知要参加小儿推拿培训,我的内心一直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的专业是护理,以前没有深入接触过中医,对小儿推拿的知识了解更是零基础,担心自己学不会。但是,到医院学习一段时间后,我的感触完全不同了。
首先,我感受到了医院浓厚的中医氛围,医院推行中医药+妇幼健康“东阳模式”,坚持“大专科、小综合、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形成涵盖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的“链条式”服务格局。通过各位老师的授课及科室轮转,医院开展的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耳穴埋豆、拔罐、刮痧、小儿药浴等中医适宜技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小儿推拿科,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和患儿家长的关系非常融洽,病人的依从性很高。我们从最基础的小儿穴位定位、推拿的手法开始学到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老师们很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们,介绍基础易懂的小儿推拿书籍给我们,使我们能更快入手,平时一有空,老师们给我们讲小儿常见病的辨证,甚至让我们在老师手上练习手法的轻重、穴位定位、推拿的频率是否准确,对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一一给我们指出并进行纠正。
我们学员之间也相互练习手法、相互探讨学习心得。一周三次的小儿推拿理论课,让我们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现在我们基本能独立操作了。
最后,我希望把我所学的小儿推拿技术能学有所用,积极推广,让绿色疗法走进儿童。
医院带教老师之一,小儿推拿科的许舒婷的发言也让学员们感慨良多。
在郭院长推行的“无中医不保健”模式的带领下,在科主任细心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本期带教工作。
在教学讲课中,除了让学员们掌握基本的中医基础知识,老师们还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以求融会贯通,以症状或症候为题,把相关疾病的知识串连起来,开阔了学员的思维,培养了学员的分析能力。
在小儿推拿科带教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刚开始家属不接受学员们的上手操作,作为老师,我们不厌其烦地解释,让学员们更加有信心去操作。有些起初手法不熟练的学员,事后老师都会给予指出与纠正,鼓励学员们在学习期间反复练习手法和收集临床经验。
时间过得真快,3个月的朝夕相处培养了我们浓浓的师生情,忘不了你们对知识的渴求,忘不了你们第一次操作时的胆怯,忘不了你们上手成功后的开心一笑,忘不了你们忙碌的身影,更忘不了你们对每位老师的热情。
图文:叶寄生、苟子龙、金烨轩、杜剑辉
推荐阅读
丨随时可能大出血的孕妇一声不吭跑路
一夜后她竟在公里之外……
丨今冬如何增强宝宝免疫力
医院“三九贴”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