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熊月之上海人的形成及其认

(作者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自古到新中国成立,可能由于上海人口五方杂处的特点,也可能与江南民风纤细柔弱有关,上海居民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对外来人的排斥力不大,包括对外国人。这在上海开埠以后,西方人多次谈到。有个西方人这样描述上海人与广东人的区别:

上海人和广东人,不但口语像两种欧洲语言那样地各不相同,而且天生的特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广东人好勇斗狠,上海人温文尔雅;南方人是过激派,吴人是稳健派。自古以来上海人一直是顺从当权的地方政府的,而广东呢,却随时在酝酿着政治阴谋和叛变。对于排外运动,广东人在许多事件中,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对于外侨曾表示强烈的憎恶;如果他们对于外侨能够表示冷淡,我们就认为很好的了。而上海人呢,虽然他们不是在本性上愿意和外侨亲善,但至少愿意和外侨作半推半就的接近。

不过“上海人”也有自己群体的形成历史,并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认同自己,以致会出现极端歧视外地人的现象。

一、年,上海开埠

上海人口急速膨胀,短短一百年中,从一个普通县城,一跃而成全国第一大都市,世界第五大都市,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上海特殊的政治格局的影响,二是多功能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

第一,特殊政治格局的影响。年至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城市为通商口岸。上海在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年11月29日,《上海土地章程》公布,英租界设立,上海由此成为中国最早辟设租界的城市。随后,法租界、美租界相继设立,而后是英、美租界的合并为公共租界,各租界的不断扩展。英租界初设时仅占地亩,美租界并无界至,到年,公共租界面积达亩。法租界初设时占地亩,年达亩。沿租界和县城周围的大片地区也逐渐城市化,形成闸北、沪西等社区。上海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如果按照被视为租界根本法规的《上海土地章程》,上海租界仅仅是由中国政府划定一块地皮,租赁给外国人居住的居留地而已,其地的领土主权、行政权、司法权仍属中国所有。在租界开始的十多年中,实际上也是这么运作的。但是,在年以后,由于租界当局屡次违约,利用清政府的软弱和无知,豪夺巧取,终于把租界经营成中国政府权力难以达到的地方。在这里,外国人有类似于议会的纳税人会议;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有巡捕、军队、监狱。在这里,中国军队不得随意进出,甚至华人犯法,中国政府也不能独立处罚。

租界既是中国领土又不受中国政府直接管辖的特点,使得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出现一道缝隙。这道缝隙虽然很小,但影响很大。这道缝隙在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统治系统中,成为一条力量薄弱地带,形成反政府力量可以利用的政治空间。最早意识到这一特点的是维新派。年戊戌政变以后,康有为、黄遵宪等维新志士都利用这一特点而得以活命。此后,清政府的反对力量更加清楚地看到上海租界的这一特点,并有效地利用了这一特点。蔡元培、章太炎、邹容、吴稚晖等革命派在上海办爱国学社,在张园频繁举行爱国集会,出版《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书籍,放言攻击清廷,鼓吹反清革命。上海地方政府认为其意在谋反,应该捉拿严办,租界当局则不这么认为。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苏报案”,是革命派利用上海租界所造成的缝隙效应的典型。在民国时期的各种进步力量,都有效地利用上海租界的特点,发行报刊,出版书籍,进行各种活动。

因租界存在而出现的社会控制缝隙,不但存在于租界与华界之间,也存在于租界与租界之间。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家分治,事权不一,发生在一个区域里的犯罪,另一个区域可以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个区域里的罪犯,到那个区域里可以悠然自得,逍遥法外。于是,走私、犯毒易于得手,流氓、帮会组织得以横行。租界与华界的交界处、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交界处,成为走私、犯毒的理想交接地。

由于租界的存在,上海在近代中国,实为一个政治孤岛。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号令,可以行至天涯海角,在上海租界却不能畅行无阻。在中国各地进行战争的各种政治势力,也不敢贸然将战火烧到租界。于是,中国其他地方硝烟滚滚,上海租界却风平浪静。太平天国的战火、义和团的大刀长矛,辛亥革命的大炮,都没有波及到上海租界。由于近代中国是在连绵不断的外侵、内乱、天灾、人祸中走过来的,上海这个相对稳定的孤岛,意义就特别重要。上海地下无矿藏,地上无特产,地皮又很贵,但是很多理应开在外地的工厂却偏偏开在上海,考其原因,就是因为上海比较稳定。稳定,意味着意外风险较小,这在一定的条件下,比资源、地价更为重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地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不是理想的地方,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经常动乱不安,工业发展遭到骚扰,上海则不然,“这就形成了工业集中于上海的趋势。许多本应迁出或开设在原料产地的工厂也都在沪设厂。虽然运费成本有所增加,但在上海特别是租界内,可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干扰。”

第二,多功能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上海在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中国特大的多功能中心城市。这里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外贸中心。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在广州,上海开埠以后,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腹地,很快便取代了广州的地位,在年代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年以前,上海港口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额的50%。这里是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心。外资轮运业首先在这里产生,并迅速获得发展,民族资本的轮运业也首先出现在这里。在19-20世纪之交,上海已形成了包括内河、长江、沿海和外洋航线在内的水路运输网。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港,被列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这里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早在年,英商丽如银行就在上海设立了分理处,以后一批实力更强的外资银行,纷纷在沪开设支行。年中国最早的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首先诞生,以后一些本国大银行也纷纷开设。至年,中国共有银行家,总行设在上海的有58家,占35%。加上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的银行,上海共有银行机构个。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据年时的统计,上海拥有工厂家,占当时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额共为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数的60%。这些工厂的生产净值为万元,占全国总值的66%,年,上海工厂数更达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60%。这里是近代中国的书籍出版中心,西学传播中心,报刊发行中心,邮电通讯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鸦片贩运中心,娼妓活动中心,娱乐赌博中心,股票交易中心……。

这么多的这个中心,那个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人,也消化着形形色色的人,为各色人等施展才华,寻找生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你有钱在内地不安全么,到上海来,投资工厂,买房地产,或进行股票交易。你念不好四书五经、做不来八股文么,不要紧,只要你能读好洋文,照样能找到一份薪水优厚的职位。你会画画吗,行,每天涂他几幅,照样丰衣足食。能处方治病,能搭台唱戏,能跑街算账,算命打卦,耍拳卖药,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即使你目不识丁,也不要紧,只有你能吃苦,肯出力,拉黄包车,当码头工,也能混一碗饭吃。

于是,难计其数的逃难者,投资者,冒险者,躲债者,亡命者,寻找出路者,追求理想者,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富翁,穷汉,红男,绿女,政客,流氓,都向上海涌来。上海成了容纳五湖四海各色人等的人的海洋。

上海真是一个万花筒。……只要是人,这里无不应有尽有,而且还要进一步,这里有的不单是各种各色的人,同时还有各种各色的人所构成的各色各样的区域、商店、总会、客栈、咖啡馆和他们特殊的风俗习惯、日用百物。

二、“上海人的形成”

上海外来移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移民,二是国际移民。国际移民来自英、法、美、日、德、俄、意、葡、波兰、捷克、印度等近40个国家,最多时超过15万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是世界上人口进出最方便的城市,不需要签证,又没有排斥外来人口的传统,因此,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上海常常成为外国难民的避难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大批无国籍的俄国人(通常被称为白俄)逃到上海,年法租界的白俄有一千四百多人,年近一万二千人;年公共租界的白俄也超过三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万多犹太人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逃到上海,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上海的国际移民中,年以前以英国人为多,年以后以日本人为多。这些人有的是短期移民,经商、传教、办企业,事情完了或发了财便返回原籍,也有一些人是长期移民,一辈子或几代住在上海。这些国际移民,对上海的建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他们在国籍、肤色、语言方面,都保留着母国的原色,当然不被上海人认同。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出生在上海,按照国际通例可以算是上海人,有些人也自认为是上海人,但那只有出生地点的意义。年以后,他们都回到各自的国家去了。因此,本文所论上海人,不包括这些国际移民。

进入上海的国内移民,从方式上看,多属零散、自发、非组织性移民,而不是有组织的集团性移民。在一个多世纪中,共有三次移民潮涌入上海。第一次是太平天国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战事频仍,大批难民涌如上海,从年到年,上海人口一下子净增11万。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期间,上海两租界人口增加78万。第三次是解放战争期间,上海人口增加万

这么多的外地移民涌入上海,迅速地改变了上海的人口结构,使得客籍即非上海籍人口远远多于上海本地人口。据上海自年以来历年的人口统计,公共租界非上海籍的人口通常占80%以上,华界非上海籍的人口通常占75%以上。年1月的统计,其时已无租界,非上海籍人口占85%,上海籍人口仅占15%。

上海的国内移民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山西等十八个省区。据公共租界和华界对人口的分省籍统计,上海外来移民的人数,第一是江苏,第二是浙江,至于第三名,在公共租界是广东人,在华界是安徽人。综合而论,按年1月的统计,人数最多的是江苏()、浙江(),均超过百万;其次是广东()、安徽()、山东(),均在十万以上;再次是湖北()、福建()、河南()、江西()和湖南()。

上海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到上海以后,所处之处,是由两个租界和华界三个不同的市政管理体系构成的,华界又被分割成南市、闸北、沪西等区域,所以,上海居民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上海地域概念。对不少上海居民来说,上海是个避难、淘金的地方,不是他们的家乡,也不是他们永久驻留之地。他们的家乡在潮洲,在宁波,在扬州,在漳州,他们常有一种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的愿望。上海只是上海人的客居之地,上海人只是上海的过客。连原先本地的土著居民也不认为自己是上海人,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居住在偏离市中心的地方,在浦东,在江湾。他们把到市中心去说成是“到上海去”。

“你是哪里人?”这是移民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上海陌生居民习见的话题。他们对同一原籍的人有一种本能的信任感。同乡会是上海居民最熟悉的组织,同乡是他们最亲切的关系之一。还在开埠以前,来上海的浙江人、安徽人、福建人、广东人,已组织了十多个同乡会馆、公所,诸如浙绍公所、徽宁会馆、泉漳会馆、潮洲会馆。年上海开埠以后,这类会馆公所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诸如四明公所(宁波人)、三山会馆(福建人)、广肇公所(广州、肇庆)、平江公所(苏州人)、锡金公所(无锡人)、江宁会馆(南京人)、京江公所(镇江人)、山东公所、徽州会馆(安徽人)、湖南会馆、楚北会馆(湖北人),等等,不胜枚举。到年,上海已有此类会馆、公所60多个。这些组织,为在沪同乡寻找工作,排解纠纷,申诉冤屈,办理婚丧嫁娶之事。特别是设立义冢,建立殡舍,为在沪死去的同乡能魂归故里而提供方便。有些会馆、公所还设立诊所,设立义学。他们开有适合同乡口味的饭店、菜馆,如粤菜、川湘菜、淮扬菜,设有上演本乡地方戏的戏院。特别是大多数会馆、公所,供奉着各地的乡土神,岁时祭祀。四明公所供奉关帝(关羽,三国人物,是讲究信义的化身),泉漳会馆供奉天后(福建莆田人,五代时闽王都巡抚林愿的女儿,据说能预知吉凶休咎,死后着灵还上,能救海上行舟遇险之人)。江西会馆供奉许真君(东晋道士,住南昌,据说学道成仙,能显灵济世)。徽宁会馆供奉朱文正(朱熹,宋朝大儒,徽州人)。山东会馆供奉孔子。说乡土话,交乡土人,吃乡土饭,听乡土戏,供乡土神,这是各地在沪居民自我认同的重要象征。

大量事实表明,在开埠以后的四五十年里,上海居民一般还没有从同乡单一认同进入到同乡与上海双重认同的阶段。年到年,上海爆发了著名的小刀会起义。小刀会队伍的成员主要是在沪的广东人与福建人。上海当地人一般都将此视为广东人、福建人的事。小刀会起义失败后,上海地方当局也不认为那是上海人的事情,而只追究在上海的福建人、广东人的责任,所以,清政府采取的惩办小刀会的十条措施中,有三条是明确针对福建、广东人的。这三条是:慎选闽、广会馆董事;递籍安插闽、广游民;闽、广商民会馆一律迁出城外。年代,上海爆发了四明公所事件,在沪宁波人与法租界当局发生冲突,上海当地人谁也不认为那是上海人的事情,而只认为那是宁波人的事情。年,上海公共租界举行上海开埠50周年盛大庆祝活动,上海华人踊跃参加,但他们打的旗帜是“广帮”、“宁帮”之类,他们的身份并不是代表整个上海华人,而是上海的广东人或上海的宁波人。

三、“上海人”的形成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些移民对上海的认同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条:

其一,上海形象的稳定。在开埠以后的二三十年里,上海租界的各个方面,都未定型,工部局是到五十年代才出现的,英美租界是到六十年代才合并的,会审公廨是到六十年代才出现的,公共租界、法租界的较大规模的扩展,是到九十年代才完成的。特别是租界为中国政府权力无法达到这一点,是通过戊戌政变和庚子事变、东南互保等事件,才为中国社会普遍认识到。于是,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不断地向上海集结,上海的声音在中国各种事件中,越来越不同凡响,越来越引人注目。

其二,移民居留的时间。移民对移居地的认同,与居住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来沪移民,即开埠初期便来沪的,和太平天国时期大批来沪的,在沪居住时间已有四五十年了。据估计,在年小刀会起义以前,上海已有广东人8万,福建人5万,照此比例,当时江苏、浙江在沪人数当各在8万以上。因太平天国和小刀会的关系,从江、浙又涌来六、七万(扣除来而复回的)。如果这三十来万人构成了近代上海最早的一批外来移民。如果这些移民在沪结婚成家的话,到十九世纪末,则不但有了儿子,很可能已经抱了孙子,他们的生活重心已不在宁波、扬州、潮州、香山,而在上海。

其三,公共舆论的整合作用。上海自开埠以后,便成为国内外舆论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58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