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章氏碑刻简述
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参加宁波章氏宗亲联谊会暨文化研讨会感到特别亲切和愉快。在此,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真诚的祝贺,向筹办此会的章儒祥、章时伦等诸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鄞州区钟公庙街道慧灯寺章氏之后,自幼在城中月湖边长大。先祖章志德;家父章模达,今名章兆丰。虽说我现从事文博工作,但遗憾的是对宁波章氏谱系与历史没有深入研究,只是因近年来整理宁波历代碑刻之故,对章氏的碑刻略有所知,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宁波章氏碑刻。
大家知道,无论古今,凡遇大事往往要树碑立传,而撰文、书丹、篆额等涉事者则大多为一时名家耆宿,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宁波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代碑刻资源相当丰富,如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唐范的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北宋苏轼《宸奎阁碑》、南宋张孝祥书《天童宏智塔铭》、元赵孟頫书《大瀛海道观碑》等等,都是国内著名碑刻,在中国碑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初步统计,自汉至民国,宁波现存历代碑刻总数不下余种。天一阁的明州碑林、余姚的余姚碑林以及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名刹,既是宁波相对比较集中的碑刻收藏、展示之所,也是闻名于世的特色旅游景点。
所谓宁波章氏碑刻,主要指历史上本宗的助田善举碑、祠堂规约碑和章姓墓志等,同时还包括由章氏祖先撰文或书丹的其他碑刻。至于在其他碑刻中所见涉及章氏人名的,则不列其中。目前共计收集到16种,其中有南宋、明代、清代和民国的各若干种。其中有些是利用天一阁民国时期所藏拓片著录,其刻石已佚失不存,如清《高桥章氏本庙碑》、章鏊书《戒香古迹石刻》等;有些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清章鋆题《冯谒镛墓诗刻石》等。下面按时序略作介绍如下:
1、南宋章公扬氏墓碑
立碑时间宝庆元年()十月,高47厘米,阔34厘米。墓主章百十四居士(-),享年88岁;妻扬氏(-),享年76岁。碑文简略过甚,但从中可知这对生活在距今多年前的夫妇都年届耄耋古稀,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得的,他们应该是一家没有任何功名而生活富裕、安定的殷实家庭。此石久藏于象山县文管会办公,因人事变更,出土有关情况不明,碑中称葬地在“西归申山”,具体地点有待考证。大家知道,宁波早期章氏自福建浦城迁象山马岙,此墓志或可证此史实,它是宁波最早的章氏墓碑。
2、南宋章士元书《楼保大墓志铭》
立碑时间开庆元年()十一月,高厘米,阔65厘米。墓主是南宋宁波著名学者楼昉族孙,是一位屡举不第、矩矱自持的读书人。此墓志撰文者通直郎汪之林,他是南宋早期宁波名臣汪思温之孙,而书丹者就是朝散郎守大理少卿兼崇政殿说书章士元。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俩在此碑之后不久便被迫罢官还乡了。这是因为,南宋自史嵩之罢官之后,四明人士在政治上开始失势。而这一年又是天台人贾似道开始独相专国之年,其对四明人士的打压更是暴露无遗,称“浙东唯温、处士可任事,四明士不宜用”。于是,汪之林、章士元俩与其他四明名臣髙衡孙、赵汝楳等六十余人皆家居,每月一次集会,讨论先哲言行,不议时事。在南宋官场上,忠臣良士无辜受牵连的案例屡见不鲜,宁波章氏先人亦概莫能外,可惜仅仅20年的功夫堂堂南宋就被贾似道等这些奸险弄权者给葬送了。
3、明章泽书《魏偁墓志铭》
立碑时间正德十三年()九月,碑石45厘米见方,收藏于天一阁明州碑林。墓主家族世袭武官,祖上三代均为宁波卫千所中级武官。其本人弃武习文,循例贡于春官,拜江西石城县儒学训导。此碑下截严重风化,撰书者等题名完全脱泐,幸好在早期拓片中得以完整保留,他们是撰者抚州知府陈槐,篆者右春坊右谕德兼经筵国史官丰熙和书者襄阳知府章泽,又分别是墓主的姻生、晚生和门生。陈槐、丰熙都是四明名门之后,丰熙有一儿子叫丰坊,更是明代大书法家,号称天下第一贴、现收藏于天一阁的《兰亭序》就是丰坊所刻。如果结合史志,还可以发现,明代以来宁波章氏名人众多,并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
4、清《象山马岙章氏祠堂助田碑》
共两种。一种为嘉庆二十二年()《章公承标助田碑志》,说的是章承标于嘉庆十八年修家谱之际,助良田十亩,增演祖戏一部。另一种是道光二十二年()《章母周氏助田碑志》。周氏年青守寡,一子又早逝。周氏与媳姚氏恪守妇道,闾里啧啧称道。她们平素以敬祖为心,以崇祀为念,于是将马岙村良田十亩助入家庙,并有多项善举。
5、清《高桥章氏本庙碑》
立碑时间嘉庆三年()。此碑记载了乾嘉间高桥章氏宗祠的一次重修工程,并对今后祭祀资金的筹集管理、族规细则等作了明确规定。发起人章载。此碑依天一阁收藏的早期拓片著录,庙址现场已不见此碑。
6、清章鋆书《四明它山遗德庙从祀碑题跋》
刻石时间咸丰元年(),徐时栋撰此碑。碑文记录了自唐王元玮开始,凡有功于它山堰者皆入祀的经过,之后于咸丰四年()再跋(纠正前误)。徐时栋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曾校勘四明六志、修撰鄞县志等,为乡邦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此跋文即由章鋆书丹。章鋆(-),字酡芝,号采南,世居城中西河沿。时年35岁,小徐时栋5岁。次年中恩科状元,是为宁波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四川、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学政,积官至国子监酒。
7、清章鋆行书《冯谒镛墓诗刻石》(残)
未见落款时间,据章鋆《望云馆诗稿》所载为咸丰二年()五月。墓主慈城冯谒镛(字望卿,号缦生),其父是创立宁波冯存仁堂国药店的冯映斋名下“贞房”的最小孙儿冯天佑。当时有三状元、一进士分别冯氏题诗刻石,即状元宗稷辰、状元鈕福保和进士王履謙,今均收藏于慈城冯骥才祖故。为何请章鋆书不得而知,但有四名士共同诗勒石于墓,其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章鋆存世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而行书较为少见,此书法雄浑苍劲,又有飘逸风姿。此碑刻工精湛。
8、清章鋆书《徐时楷墓表》
立碑时间咸丰四年()三月,墓主为徐时栋兄长。撰者陈劢,章鋆书。该书法与其应科举时书法完全一致,是典型的馆阁体。
9、清章鋆题《汪忠倍、施孺人夫妇墓碑》
清同治七年()立碑,位于鄞州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行书,书法圆润遒劲,古朴厚重。据落款所署,章鋆称墓主为姻弟。
10、清章鏊书《戒香古迹石刻》
石刻时间光绪五年()。宁波素有“东南佛国”、“四明三佛地”之誉。过去佛是镇明路云石街的戒香寺的维卫佛,传说中寺院内形貌忸丑、曳手跣足的哑女即是维卫佛的化身;现在佛是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未来佛是布代和尚。本人没有查证过章鏊与章鋆的关系,但从名字字型来看,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是族兄弟。或许当时恰逢戒香寺重修,因而请章鏊书此石刻,以彰显寺院声誉。
11、清章道洽书《重建文昌阁前殿记》
光绪二十年()八月立碑,原在广济街宁波卫校,现置白云庄。署名“里人章道洽”,篆文印“臣章道洽”,所以他应该是位有一定功名之人。
12、清章师濂书《李植楣墓志铭》
光绪二十四年()。袁尧年撰,章师濂(-)书。章师濂为章鋆第七子,号莲泉。清末著名书法家,工书法,擅篆刻。墓主为宁波晚清望族彻街李氏,其族有多种碑刻留存。碑文称,咸丰初,国库空虚,李氏输巨资得官都察院都佥事,追赠员外郎。章师濂与之有姻亲关系。
13、清章绍洙撰《提督余公去思碑》
立碑时间光绪二十八年()。撰者章绍洙,为章学化后人,迁杭州。周友胜书丹,今天一阁明州碑林中收藏有其绘画并镌刻的梅花碑。
14、清章师濂书《林钟崃墓志铭》
光绪三十年()十月。墓主为宁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宅的主人。据墓志,章师濂为林氏侄子辈。
15、清《御公遗词碑》
宣统三年()高桥章氏宗长章纯生等立。碑文中,明确了各房派下脉络,以避免混乱族内支派;要求维持族内治安,对违者各宗长有权制止;碑文还规定了认祖归宗程式,要求遵守族内秩序。立碑的目的是使章氏永久世代相传。时值清末民初,可能在族内出现了动荡现象,所以借“御公遗词”立碑整顿。御公即章檗(-),字贞叔,号三洲,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曾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16、民国章师濂书《医院碑》(图略)
凡三种。民国十九年()三、四月立碑,主要记录医院扩建工程(医院住院部)和捐资题名,分别是《医院历史碑》《院长兰雅谷纪念碑》和《捐资题名碑》,均由章师濂书。今三碑均存原址。
结语:上述这些碑刻虽不能与宁波名碑巨碣相提并论,但作为一族之碑已经不少了。她是宁波章氏一族历史细节的生动再现,为氏族文化的传承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气息,并以其原真性在章氏历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同时,单从这些数量不多的碑石中,也能略见章氏一族在宁波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从而维系和促进了家族史的良好发展。而对于我们现在的族人来讲,这些碑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真切的实物遗存,是引以为荣无价之宝,值得珍惜与保护。
由于能力有限,尚未收集到的碑刻一定不在少数,有待于各位宗多多提供信息,以便及时收集整理。在此,要感谢时伦、儒祥两位先生经常提供相关信息,前此通报的镇海庄市街道庄氏宗祠内二通清代碑刻,将不日造访。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了。
章国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专家,主要著作《宁波历代碑碣墓志丛编》
治白癜风的办法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wh/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