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民俗视频宁波方言民俗戆头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对于“傻子”的称呼,我国各地方言都有着自己的词汇。如同移步换景一样,傻子换了地方,也得入乡随俗,换上不同的称号。

“瓜”是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例如四川话和重庆话中的“瓜娃子”,湖北话中的“苕”,借用一种食物来相容人。同样的还有“榆木脑袋”,都是用植物来形容人的脑子不开窍。

而在宁波话中,则称其为“戆头”。形容一个人很傻,但却不是指代智商不高,也并非为骂人用语,讽刺人反应慢,近乎于痴呆。而是有点侧重于性格方面,形容一个人脑子转弯慢,比较容易被人教唆,有点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憨货”。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nbsp;amp;amp;amp;amp;amp;amp;lt;mpchecktextid="1_0."amp;amp;amp;amp;amp;amp;gt;amp;amp;amp;amp;amp;amp;lt;/mpchecktextamp;amp;amp;amp;amp;amp;gt;

其实在上海话中也有“戆大”这个说法。据考,这个词语是从英语中转化过来,转自英语单词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还有一种表达傻的方式是"十三点",有个典故,说是以前的手表只有12点最大。有二傻戴假表,别人问他几点了,他装模作样地看看表,回答说,"十三点了"。十三点就这么来的,形容人傻。

所以说,一个“傻”字在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称呼,甚至还有不同的意味,不知道做个幸福的“傻子”这个称呼又是什么样的?

主审:阮桂君

本期执行主编:崔自欣编辑:翁奇美

阮桂君

赞助方言文化传承志愿者团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x/850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