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波医生遇到武汉方言武汉方言手册来袭
大年初一,宁波第一批13位医护人员,随浙江抗击肺炎疫情紧急医疗队出征驰援武汉。目前,宁波已有四批医疗队在武汉奋战。
任何困难都挡不住白衣战士们的脚步,然而与当地感染者一起对抗病毒,难免存在一定的方言沟通困难。
“脑壳—头”
“流咸—流口水”
“滋一哈:擦拭一下”
“撅一针:打一针”
……
不过这任何困难都挡不住
“白衣战士”的脚步
在武汉的宁波医生出手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武汉,抗击疫情,宁波人与你同在!
小编了解到,近日,在武汉的宁波医生都纷纷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在学习武汉话。
咦,她们为何要学武汉话呢?原来是患者中很多都是老年人,他们不会说普通话,而且宁波医生又听不懂武汉话。为了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救治,宁波医疗队特别发出一份“倡议书”,为自己和团队打气,并积极开展学习武汉话活动。
倡议书
亲爱的战友们:
2月8日的深夜我们接受组织召唤,2月9日我们踏上逆行之旅,2月15日我们在武汉度过了难忘的一周。在这7天里,我们来自各方而今凝聚成一个团队,从彼此陌生到成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从一遍又一遍的培训练习到熟练地穿上防护服,走向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联结你我的不仅仅是医者仁心的使命,更有为国担当的豪情!
当惴惴不安地踏入病房,面对彷徨无助的患者,我们的言行铸就了点燃他们生命之光的蜡烛。医学是严谨、客观的,就像新冠肺炎的诊治仍有很多未知之处。在很多不确定中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我们能用自己的勇气、坚定和温情,去鼓舞和抚慰我们的患者,让他们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永不言弃!
我们倡议,当我们走近病房,我们一定做到……
宁波市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
年2月15日
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方言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会的,她们是如何在学的呢?原来她们用阿拉宁波老底子的传统学习方法“注音”进行武汉话的学习。你瞧,只要一有时间她们就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抓紧学习。
视频截图:中国宁波网
她们用这种最便捷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学习武汉方言为的就是能够在抗疫一线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和救治患者。
一起加油
让我们为宁波医生这种
知难而进、务实开拓的精神点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有趣的宁波话版武汉方言吧!
这不禁让小编想起了宁波人
早年创业的务实精神,
想到了宁波帮博物馆里的《洋泾浜英文歌谣》.
19世纪初期,宁波帮闯荡上海时,与洋人接触较早,这让早期的宁波帮商人看到了新的商机。为了方便与洋人沟通,定海人穆炳元用宁波话注音英语,编成了一首《洋泾浜英文歌谣》,广为流传。
当时,宁波帮就以这种务实的精神学习《洋泾浜英文歌谣》,捷足先登,在诸多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逐渐成为上海大时代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种精神一直是宁波帮从商的准则,也是宁波帮成功的基础。
这首朗朗上口的《洋泾浜英文歌谣》
您是不是一学就会?
时至今日,它依然让观众们津津乐道。
《英话注解》
此外,在宁波帮博物馆展厅里还有一本《英话注解》,这是在“洋泾浜英语”的基础上,由宁波人自己编著的第一本正式的英语教材,因为它是用宁波方言注音,所以宁波帮商人自然是它最大的读者和受益者。
年《英话注解》问世之时,宁波帮人士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他们的买办生涯都是由这本书开启,或许可以这样说,宁波帮创造了洋泾浜英语,而洋泾浜英语又成就了宁波帮。
超级链接:同在北纬30度的武汉与宁波
武汉是近代宁波商人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五口通商前后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群体,借助武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精明的商业头脑,迅速兴盛,活跃在近代工商业的各个领域,不仅翻开了宁波商帮光辉的新一页,而且为武汉近代化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为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
武汉与宁波的两地情缘,
后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x/85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