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民俗宁波清明风俗

中华民族崇尚孝道,“白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等古训,说明传统孝文化早就把孝敬长辈放在重要的位置。清明节作为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最为看重的孝文化,延续了千年。这一天人们回到家乡,用扫墓等形式寄托对先人亲人的怀念,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和敬意。

视频/宁波清明上坟风俗

宁波人上坟祭祀通常要携带香糕、芝麻糖、麻团、豆沙糖、豆酥糖等宁波特产,以及米饭、酒、香、烛、经、锡箔(需做成元宝的形状)等贡品。椅子、板凳、桌子也是要搬到坟前的,用以摆放贡品。父亲除草,母亲也把经和锡箔准备好,祭祀结束后烧掉,一家人依次跪拜祈祷。

除此之外,宁波在清明节还有戴柳、放风筝、吃麻糍等习俗。

清明戴柳

“清明戴杨柳,下世有娘舅。”在宁波清明时节还作兴“戴柳”,门窗挂杨柳,簪柳梢,编柳圈。

据说,古代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青年家里的柴火烧完了,他只好带着斧头上山砍柴。走了很远,看见有棵很大的枯败杨柳树,于是手起刀落,将这棵大杨柳树给砍倒了。谁知他的娘舅为避风雪正躲在这棵杨柳树洞内,树倒他娘舅也被误杀了。悲痛欲绝的青年,在来年枯柳抽出嫩芽后,便戴上柳条,以此悼念舅舅。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很多地方也有。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吃麻糍

清明时节,江浙一带都有吃青团的习俗。在宁波,人们喜欢吃掺着艾青的青麻糍。麻糍,谐音“呒事”,寓意平安无事。

往昔,山民每年冬季去异乡劳作,路上往往要步行半个月或几十天,受尽了挨饿受冻的苦楚。为免途中炊灶之难,山民在出门前选用上等糯米洗净浸透,然后放入舂臼用舂槌捣成稠寥粘性的团状,俗称“麻糍”。

现如今,麻糍不光是在清明节吃,,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更成为凝聚着宁波人慢慢乡愁的“老味道”。

主审:阮桂君

本期执行主编:李安淇编辑:刘沛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w/849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