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奉化被定位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
(奉化市大堰镇西畈村高山梯田油菜花基地新华社)
日前,联同增补的奉化,《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新进入批前公示期。
早在年12月,《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即通过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提交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批。
次年9月,县级奉化市撤销,设立宁波市奉化区,根据行政区划调整要求,奉化区纳入宁波市中心城市范围。因此,原本未有的奉化也被添加该保护规划中。
增补的规划中,将奉化区定位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体现唐城遗风和民国文化的历史城区。
来看看,自唐代以来就设县的奉化,在历经千余年后,其留给后人的历史文化资源该如何得到有效保护?
价值特色
奉化形成于唐代,具有典型的唐城格局,在民国时期到达了鼎盛,体现出当时先进的城建思想和社会风潮。
城市环境特色——
奉化古城整体坐北朝南,西北-东南向形成祖山-靠山-案山-朝山的山形格局。
历史城区选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具有三江平原早期城市特征。
城市形态特色——
古城西半城具有典型的唐城特色:衙署居中,前方十字大街,南大路正对县衙,是城市中轴线,东西街直通联系东西城门。
明清后城市向东侧扩展:东街结构逐渐模糊。
功能布局特色——
宋代至今,古城内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而县江边的惠政桥两岸则因码头形成了商业集市,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
古城内部,北半城以政、学功能为主,公共建筑集中分布;南半城以居住功能为主,民居建筑集中分布。
街巷水系格局特色——
西半城街巷唐风明显,比较规整;东半城街巷由功能引导,比较自由,向惠政桥方向延伸。
规划结构
一带:以锦溪河为基底的绿色休闲带,既是奉化古城的外围轮廓,又是历史城区的环境调节。
二片:奉化古城片和外围的锦屏山-北街片,奉化古城片集中体现了奉化历史发展脉络和城市特色;锦屏山-北街片则分别体现了奉化的民国文化和人居传统。
四核:分别是东门口、县学、过街楼-爱日庐、锦屏山核心,其中东门口是入口服务中心,其余三个核心是中心文化地标。
五轴:三条古城文化体验轴和两条生活服务轴,文化体验轴是以西街-县前街-小路街为主轴,北门街、南大路为次轴,生活服务轴分别为锦屏南路和东门路。
历史保护多样性
历史城区范围——
奉化历史城区包括历史上的奉化古城、锦屏山以及北街区域。
范围东至锦屏山、南山路,南至城基路、三溪路,西至三溪路、凤山、北山庙,北至锦屏山,面积94.7公顷。
整体格局保护——
保护锦屏山、凤山与锦溪河“两山夹一河”的山水格局;
保护古城的十字轴线、轮廓边界、重要空间节点;
保护北街的街巷格局、沿河景观。
城市形态保护——
保护奉化古城城池轮廓。
保护“北门街-南大路”和“西街-县前街-小路街”两条城市轴线。
历史道路街巷格局保护——
保护奉化古城内十字形路网骨架和北街鱼骨状街巷体系特色;
保护西街、县前街、南大路等一类历史街道/街巷以及北门街、北街、红墙外弄、芦荻弄、小路街、南通巷、西墙弄等二类历史街道/街巷。
历史水系保护——
保护锦溪河的河道走向、驳岸、埠头、桥梁;
保护古城西侧的溪流、古城内沿西街和县前街南侧的明沟,以及现状不可见的地下暗沟,定期疏通沟渠;
保护南大路北端的三眼井。
视廊保护——
保护锦屏山中正图书馆与官山对望的视廊,保护中正图书馆望县学旧址、官山望县学旧址的视廊;
控制视廊内前景、中景的建筑高度、建筑风貌。
拆除官山东侧前景区域的建筑,增加开放空间。
保护从西街、县前街望过街楼,从小路街望天主堂的视廊,增加街道两侧绿化,整治沿街建筑立面,控制沿街建筑高度。
功能调整
古城西部和北街两片:居住片区予以保留。
古城东部: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包含游客中心、旅游商业、酒店、停车场、集散广场等功能。
西街-县前街:强化旅游商业带、东门路社区商业带和北街东端商业功能。
县学、梅园、天主堂、芹庐、爱日庐、鹤庐、沈家阊门、城隍庙、凤麓别墅、抗战纪念馆、北山庙等地,要集中展示奉化文化特色,同时支撑旅游发展。
西街南大路历史文化街区
奉化西街南大路历史文化街区自唐代开始即为奉化县城所在地,是奉化政治、文化的中心。
街区保留了唐城格局,西街南大路构成十字形路网骨架,街河相依的格局也体现出江南水乡城镇特色。
街区在民国时期云集了众多国民党党政要员和文化人士,城市建设也紧跟时代潮流,是民国时期的模范城市。
至今,街区保留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建筑、历史街巷、古树、古井等,共同构成奉化西街南大路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保护区划——
奉化西街南大路历史文化街区东至锦屏南路,南至城基路、三溪路,西至三溪路,北至锦溪河。面积33.7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
◎东门路南侧部分:东至奉化县学旧址东墙,南至西街南侧第一组院落、沈家阊门、南通巷、鹤庐南侧,西至三溪路,北至西街北侧约米、官山、县前街北侧第一排建筑、奉化县学旧址,面积13.0公顷;
◎东门路北侧部分:东至区芦荻弄,南至东门路,西至多层小区,北至凤麓别墅、体育场路,面积2.5公顷。
保护内容——
◎5处文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保护点、60处建议历史建筑、多处传统风貌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以西街和南大路为轴的十字形路网骨架特点和街区传统风貌特征。
◎西街、县前街、南大路等一类历史街道/街巷和北门街、红墙外弄、芦荻弄、南通巷、西墙弄等二类历史街道/街巷。
锦屏山历史地段保护
锦屏山历史地段以锦屏山山体及民国建筑群为主体,是奉化民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包括有锦屏山山体,中正图书馆、总理纪念堂、周淡游墓等民国时期重要建筑遗产。
保护区划——
奉化锦屏山历史地段东至中塔路,南至锦溪河,西至锦屏山山脚线和北街,北至锦屏山山脚。面积16.4公顷。
保护内容——
◎2处文物保护单位、2处三普登记单位、中塔禅寺等传统风貌建筑。
◎锦屏山向南的景观视廊,控制视廊内前景、中景的建筑高度、建筑风貌、建筑屋顶形式。
◎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应保持原高,并根据相关保护要求实行特殊控制。
东门口历史地段
东门口历史地段是奉化古城在明清时期空间扩展后所形成的区域,体现明清、民国时期奉化城市特色,尤其是民国时期作为模范县城的城市特征。
包括有东门天主堂、梅园、芹庐等民国时期建筑遗产。
保护区划——
奉化东门口历史地段东至天主堂,南至小路街以南第一排建筑,西至锦屏南路,北至东门路。面积2.3公顷。
保护内容——
◎2处文物保护单位、5处建议历史建筑。
◎以东门路和小路街为主轴组织区内功能的格局特点。
◎小路街作为二类历史街道/街巷进行保护。
来源:甬派、奉化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w/84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