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宁波人过端午的那些习俗
这三天该怎么过?
你可以向老宁波学习一下
老底子宁波人过端午,有粽子、香袋、雄黄酒的浓浓香味,也有菖蒲、艾草带来的田野清香,还要佩香袋、系长寿绳、画额、挂钟馗像、龙舟竞渡等。吃“五黄六白”宁波老话“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宁波人作兴吃“五黄六白”,认为这样能辟邪解毒。只不过老底子的传统现在已有所淡化,但在宁海、余姚及宁波市区的一些家庭,仍保留着吃“五黄六白”的习俗。
这个“五黄六白”所包含的内容,各地也有一些差别,一般来说,“五黄”是黄鱼、黄鳝、咸蛋黄、雄黄酒、黄梅等其中的五样,看地域不同特产不同而定。“六白”是豆腐、茭白、白菜、白斩鸡、白切肉、白条鱼。
简单的滋味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以及世世代代宁波人的亲情。“五黄六白”目前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次,由宁波群众艺术馆非遗方面的老师进行指导,由东福园总厨掌勺、由宁波博物馆李安宁老师拍摄,重现了“五黄六白”的色香味。
另外,我们还从宁波博物馆文物商店的库房中精心挑选出清代宁波人使用的青花瓷餐具和圆桌,摆出一桌百年前的家宴,与大家共庆端午。
五黄
黄鱼汤
黄鳝
咸蛋黄
黄瓜
雄黄酒
六白
豆腐
小白菜
白斩鸡
茭白
白条鱼
白切肉
挂菖蒲、佩香囊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把艾叶或菖蒲打捆挂到门外。梅雨季临近,天气闷热潮湿,蚊虫鼠蚁开始活跃。而艾叶、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起到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作用。讲究的人家,还要在艾叶下挂一个蒜头,一般在余姚比较多见。
宁波市民俗专家周东旭说,据传宁波人端午插艾叶挂菖蒲跟唐代明州刺史黄晟有关。在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黄晟持剑大战蛰伏于明州三江交汇处的蛟龙,为民除害。蛟龙死了,黄晟也死在江中。百姓为了纪念他,每到端午,就以菖蒲做剑,将菖蒲根雕成黄晟模样,挂在门前,祈求庇护。
古语云“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人们会佩戴香囊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甬城几大中药店的中药类香囊产品挺热销。香囊内大多放了苍术、菖蒲等芳香中药,主要是为了给孩子辟秽。和往年相比,今年香囊走“价廉物美”路线,大多10元左右一个。宁波同仁堂药店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香囊是用中药粉做成的,具有提神驱蚊的效果,一天能卖几十个。
宁波人最爱碱水粽现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粽子,吃粽子似乎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了。但是,裹粽子、吃粽子、互赠粽子一直是宁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宁波民谣《十二月节气歌》中有“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桥头摇扇子”,还有“酒入雄黄粽子香,要尝味道到端阳”的说法。
郑建军说,宁波粽子在选材、包扎形状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比如,宁波包粽子大多用的是老黄箬壳(毛竹壳)或用青竹壳,不像别处用芦苇叶、菰叶(茭白叶)、芭蕉叶等裹扎。宁波粽子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白粽子。
目前市场上,蛋黄粽、板栗粽、肉粽、水果粽,五花八门的粽子让人眼花缭乱。但宁波人最爱的还是碱水粽,清清的竹叶香混合淡淡的糯米香,蘸上少许白糖,吃起来又糯又稠。
端午假期交通预警√今年的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届时我市将实施“橙色二级”交通预警,时间为6月8日下午1时至晚上8时。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比较特殊,6月8日为端午节放假前一天,又恰逢高考,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交通晚高峰压力绝对不会小。届时交通流量会比平时大很多,出现区域性交通拥堵,并且晚高峰时间跨度增加,将从下午3时开始至晚上7时30分结束。
为此,交警部门发布交通预警,从6月8日晚高峰起,这些道路或将出现拥堵。海曙区:鄞奉路、三市路、灵桥路、解放南(北)路、长春路、望京路、通途路等;江东区:兴宁路、江东南(北)路、中兴南路、通途路、百丈(东)路、彩虹南(北)路等;江北区:人民路、大庆南路、通途路(江北段)、环城北路等;鄞州区:天童北路、鄞县大道、四明中(西)路、嵩江路、宁南北路、广德湖北路、钱湖北(南)路、环城南路、联丰路(鄞州段)等。
此外,长丰桥、兴宁桥、永丰桥、潘火高架桥、琴桥、灵桥、庆丰桥、机场高架等主要桥梁,市区部分施工路段,以及客运场站和大型商圈周边,都将是“堵点”。
“根据我们预测,届时南站周边这一片区域将是全市最堵的地方,主要道路包括鄞奉路、三市路、长春路等。希望市民能够错时出行,避开这几条最为拥堵的道路。”交警说,当天市四区交警将全警上路,最大限度保畅通、保安全,同时还将视实际情况临时采取交通管制和分流管控措施。所以,交警建议广大市民,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w/84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