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心曾有一座寺,如今鲜有人知寺中
在百年前,乃至更长久的千年前,
海曙=宁波城
(年宁波市全图)
寺庙如果建于闹市,香客必定络绎不绝,
成为一城百姓的祈福祭拜之所。
比如上海的静安寺、杭州灵隐寺、宁波七塔寺。
你知道吗?
在海曙城芯鼓楼的边上,
曾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
但现在却没多少年轻宁波人知道它,
它的名字叫——天宁寺。
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年),
原称国宁寺,民国初改名天宁寺。
寺前,东西各有一座方形砖塔,
在树荫的环绕下,显得清幽静远。
金身卍相照无边,声声钟鼓传三界。
无论是求子求平安,还是求学求官职,
天宁寺成为宁波百姓烧香祈祷的热选之寺。
毕竟天童寺太远,七塔寺还隔条江。
寺中的一草一木一变,
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
牵动着无数善男信女的心,极易被引为天兆。
清宣统二年(年)
《舆论时事报》中记载
宁波郡城天宁寺前的一座唐塔,忽然倒塌,
一时间谣言四起,被誉为不吉之兆。
东论网友
宁波毛毛供图[清朝报纸原文]:宁波郡城天宁寺前之塔,系唐咸通4年所建。忽于本月十一日四点钟倾塌。其一塔旁住屋均被压坏。居民尚未损伤,一时谣言四起。主为不吉之兆,姑志其异。
“圖書新聞”版面的另一篇报道武昌洪水灾殃
天宁寺外观什么样的?
大雄宝殿依旧是标配吗?
日本的佛教史研究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踏勘佛教史迹时,拍摄了天宁寺的大雄宝殿与钟楼。这是迄今所见的唯一一帧天宁寺外观的旧照。
喧市通幽,
寺前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立旁侧。
庭院禅深,
正殿大雄宝殿,立有释迦三尊像,僧房建殿外左右。
晨钟暮鼓,
东侧为钟楼,钟楼为两层建筑,
上层大铁钟,下层设“幽冥教主”。
民国甲寅年(年)3月25日,
宁波一户郑姓家族在天宁寺方丈殿内,
拍下了一张全家福。
东论网友
宁波毛毛供图宁波天宁寺方丈殿
中间的老太君姓钟,怀抱麟儿,膝边儿孙环绕。
身后寺堂上,贴着一张大大的“寿”字,
彰显郑姓家族的社会地位。
照片可见大殿内景的庄严与瑰丽,
弥勒佛像宝相庄严,布幔宫灯金碧辉煌。
动荡的岁月里,星火沉着的美丽,
一如既往,渴求生活的安定与宁静。
老照片若细细品味,便要沉醉心迷。
天宁寺,从唐宣宗时期兴建,到解放前坍塌。
这座陪伴宁波百姓焚香千年的古刹,
终究在念念不忘里被渐渐遗忘。
《鄞县通志》里记载:“道光二十一年,英兵踞城毁佛像,掳钟出海。”
年10月13日,英军占领宁波府城。天宁寺有大钟三口,被当作珍贵财物从海路运到了加尔各答,后又被运往英国。
其中一口,现在就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年被宁波市民龚维琳发觉。
而这口钟的小字介绍里,
赫然写着“宁波大钟”、“天灵禅寺”字样。
留给宁波城的,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石塔。
寺前原建有左右两塔。
左塔清光绪年间,崩。现存者为右塔,
建于唐咸通四年,又称“咸通塔”。
“咸通塔”眼熟吗?
就在西门口。
是浙江省现存年代比较久的一座唐砖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过境迁,梵音钟声不再,
车流湍急,市井人声鼎沸。
咸通塔默默矗立着、宣告着,
“我”是“他”曾经存在过的证明,
昔日这儿有一座寺,名天宁。
来源:宁波档案东方论坛
编辑:七里飘香
猜你想看实拍揭秘:宁波的大爷大妈最近全往这地方跑,真有“羊毛”可以薅?
最宁波最生活:nbcnool
广告、合作请联系↓↓↓
:[小东君]
查看原贴一起讨论,可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tw/85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