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这个项目即将启动,老宁波人的期待乐
3月26日,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挂出了一份《长春门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建设邀请函(文保)》,根据信息,长春门文化公园一期已经批准建设,范围东起立交路,西至南塘河;北起长春路,南至铁路桥。一期主要是修缮现状遗留文保建筑澄怀学堂、医院、陈宅等(三幢建筑约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长春门文化公园项目正式启动。据悉,除了这些文保建筑的修缮,相关部门将会根据考古结果,在相应位置对历史城墙、城门进行意向恢复,塑造府城南门入口空间,塑造文化景观空间等。图片长春门是古宁波的南门长春门,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已经陌生,但是老底子的宁波人却对此熟悉得很,旧时的长春门在宁波府城城南,名为甬水门,南门,且配有外瓮城,是连通城厢与鄞奉地区的要道,经长春门出城,沿当时的官道南郊路可通达宁波以南的奉化、象山乃至台州、温州。图片除供百姓车马出入的城门之外,长春门还设有水关(又称水门),以此将城外的南塘河与城内的河渠及日月二湖相连通,成为滋育古明州城内的生命之水。亦可供船只通行,是明州城两处带有水门的城门之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徐炯明告诉记者:“古代的长春门遗址目前只有地下水系的洞口遗址,此次修缮的文保建筑是长春门外面的地面建筑,作为文化公园的系统组成部分。”长春门初建于唐代。公元年。这一年,明州刺史韩察把州治从鄞州的鄞江(当时叫光溪)迁到三江口,修建子城。长庆这个年号也许不容易记,大诗人白居易就生活在长庆年间,他的诗集就叫《白氏长庆集》。古代的宁波府城是由子城和罗城共同构成。子城位于宁波城的中心,平面呈方形,子城内是明州城最高行政机构的官署区。现鼓楼即为子城的南门,现公园路即为当时的州府中轴线。图片据《宝庆四明志》载,城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周回四百二十丈,环以水”。而罗城呈梨形,城墙西、南临河而建,东、北依江而筑,设陆门十,水门二,元代后设陆门六,江河成为天然屏障。其中,东大街、西大街为东西向的通衢大道,现镇明路是联接鼓楼和南门长春门的城市中轴线;正西的望京门直连浙东官道,西门外是浙东运河的码头区;东渡门靠近三江口,东渡门外是码头区和外贸交易的场所。图片“南门三市”是甬上商贸文化的源头从年的《宁郡地舆图》中可见,六个城门就是现在六条马路的名字:和义门(和义路)、永丰门(永丰路)、望京门(望京路)、长春门(长春路)、东渡门(东渡路)、灵桥门(灵桥路)。就是当年罗城的位置。《宁郡地舆图》徐炯明向记者表示:“包括长春门在内的六个城门都是宁波历史文化,如果能够有序地恢复这些城门遗址,用标志性或者指示性的意向恢复,可以很好地体现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升现代的文化旅游。像长春门,作为南塘老街打通历史链接的关口,可以把重要的历史文化节点和文化街区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道路体系,提升其文化街区的品质。”历史上,长春门就是古宁波的南门,四明它山之水经南塘河入门而潴月湖,沿南塘河依次设店立铺,形成南郊路。宋朝以后,南下北上的漕运、官船,经南郊路旁的南塘河进出甬城,加上官道上南来北往的客商驻留,南郊路上有商铺、书院与寺庙,场景相当繁盛,曾经繁盛的商业中心——南门三市。明清时期,南门外沿南塘河形成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人称“南门三市”。堪称甬上商贸文化的源头。明朝沈明臣有诗:"南塘路上百花娇,满面春风处处饶。今日踏青无不可,劝君莫过向阳桥。"说的就是这种盛况。年代末宁波长春门从“年代末的长春门”这张从向阳桥上向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水关(右边的"涵洞")通城内兵马司桥,向外直通南塘河。沈明臣的诗中的向阳桥在南塘河东北隅。照片中城墙高耸,船只排队,一幅繁荣的景象。这幅照片是晚清时期的英国人爱德华·邦斯德鲁所摄。他当时受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之邀,于年至年在中国工作,曾出任福州和宁波海关关长。爱德华·邦斯德鲁在华期间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涵盖晚清社会、风光、社会人文等等,今天许多都成了经典之作。年代宁波鼓楼文章来源:海曙发布
上一篇文章: 今日宁波一波重要消息事关国庆假期度看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x/85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