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对接卫哲对o2o行业的四个洞察

彭洋 http://www.ykhongye.com/zjll/
今天我们聊一个人物就是魏哲。由于篇幅所限,关于魏哲和马云的好多故事我都没能讲到。这里我大力推荐一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故事呢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去搜来看看。文章的题目叫做重读一场,马云发起针对魏哲的批斗会,非常推荐,大家看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学习小组讨论一下。另外关于魏哲老师我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推荐,那就是他在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基金之后,他会时不时的出来发言,分享一些自己在投资和创业方面的观点。我自己非常爱读魏哲老师这些发言,因为干货理论非常多,看完了你会觉得自己对行业的理解一下加深了很多。尤其是b2b,o2o业务,还有交易平台的方面。这是魏哲老师的老本行,他的见解非常深刻。大家可以去找来看一看。在这期周末互动里,我想我可以摘录一些魏哲老师之前的发言,看看他对一些业务是怎么看的。在这里可以介绍几个,他之前讲过的核心概念,非常有意思,第1个叫做三平方公里效益。他说现在很多o2o到家,服务都走入了一个误区,没有注意到物流与广告成本,物流成本在传统行业里占10%。o2o呢?经常没有考虑到这一个刚性比例,这也是o2o持续烧钱无法挣钱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互联网本应该是最精准营销成本最低的,但之前的这种o2o狂烧钱的现象却违反了商业本质。很多企业融资之后都要冲规模、冲客户数量、冲日单量等等。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规模不等于效益,这可以用三平方公里效益理论来解释。什么是三平方公里效益呢?首先我们先来看最小的一级三平方公里,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在上海浦西虹桥附近,现在想吃碗面。浦东最好的面馆能送过来吗?其实很难送过来。送过来的时候说不定我都不饿了。所以对我来说只有这三平方公里的面馆和我有关,反过来对这个面馆也一样,那这个面馆听说比如你做了一个平台,一天可以做万单。可是这和面馆有什么关系?面馆还是一天做50单单。所以哪怕是大平台对消费者和、商家意义都不大,这就是所谓的三平方公里效益。所以魏周老师说,你可能有几笔生意不赚钱,但是你每一个三平方公里的作战单位必须能赚钱。你不能说我每一个三平方公里都不赚钱,有个三平方公里就能赚钱了,这是不存在的。这是他说的第1个概念。第2个概念叫做同城规模效益。什么是同城规模效益呢?位置老师说58同城的租房服务是最好的例子。比如说我在浦东有套房子,可能浦西的人也会来租。这个时候、创业者把一个城市做透是有意义的。同城规模效应的要求,你必须在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赚钱,与同城规模效益相对是类似于淘宝、京东、去哪儿,他们属于全国规模效益。而美团、大众点评虽然是一家全国性的公司,但他们的规模效应却是同城的。所以当初美团和大众点评竞争的时候,不会去比较每天全国有多少订单,而是每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只有电商产品类才是全国规模效应。因为9块9包邮的商品呢可以走遍全国,把全国的量聚在一起之后,再去和上游供应商谈判才有意义。所以创业者要经常问自己,你是哪种、规模效应,然后根据这种规模效应去做事。最近创投界、风投界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很多创业者说天使能拿到钱,我把模式走通,a轮我要做好北上广深,b轮,我要覆盖二线15个以上的城市,然后C罗就死了。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公司不需要做15个城市,甚至北上广深都没有那么重要,如何在一笔交易里能把物流成本、广告成本压到最低,对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创业者要想把这些成本降到最低,就要把密度做起来,让快递在1栋楼里送10碗面,你给他两块钱一单他就会干。但是如果让他在整个浦东送10碗面,必须得8块钱一单了。所以因为他一个中午只能送几单而已,这就是密度的效应。第3个概念叫做多快好省,魏哲老师说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很简单,多快好省。当年淘宝起家靠的是多省两个字,好,快做的差。正因为淘宝送货不够及时,所以京东来了,他一来就打的是快跟好两个字,再说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从雷军开始,好像全世界创业者都要突然要学一个叫做costco的公司,because可能是把好和省做到了极致,牺牲了快和多。和沃尔玛相比,costco在美国需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里边的商品只有多种,而沃尔玛呢却有两三万种。所以创业者要问自己,你要舍弃什么?要留下什么?如果4个都想做到,就可能一个都做不到。当然了,你要做的是阶段性的取舍,而不是永远放弃。但至少一开始你要问自己,解决行业问题和用户痛点的时候,你想先解决哪个字?对于很多做otoo做到家服务的创始人,如果你问他首先要解决什么?他说快,但解决快的时候,他说我还要多,他肯定做不下去了。所以后来魏主任老师说,多快好省里面,如果能做好一个字,你不输,做好两个字,你能赢,想做三个字,你快输了,想4个字都做,你肯定输了。然后第4个概念叫做广深高速。刚才我们说的多快,好、省是消费者的4个维度,做企业也有4个维度,深高速。魏哲老师说,阿里系出来的创业者有些特质高,一般都有。很多同学创业初期高度就很高,速度也有。比如我做投资的时候,有的时候上个月见团队有10个人,再过一个月,这个团队就有了个人,广度也有。唯一做的不够是深度。年阿里在全国只有江浙沪三个区,但是我们在这三个区下面做的很深很密,让别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比如像浙江,我们做了余姚、慈溪、宁波等等城市,每个城市下面都做到了镇,因为阿里已经有足够多的深度了,所以才可以跑广度、拉速度。但很多创业者没有经历过这种最初必须要活下来的时候,要活下来,一定要做深度,要把很多产品线砍掉。有一个老同学曾跟我讲,当年阿里产品有很多,但后面只剩了一两个,但正是因为我们做深了这一两个产品,我们才活下来了。而今天我看到很多创业者只做好了广高速三个字,却没有做好深度。有些商业本质是互联网改变不了的,我们要去理解他、尊重他。比如创业第1件事,首先要活下来,而要活下来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深度也就是密度。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魏丽老师之前在发言中讲解过的4个概念。听完之后,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到我们之前很多期专栏讲的内容?是的。商业的底层逻辑和本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所以发现规律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希望专栏的同学们能多花时间在专栏之外也去学习,自己应该去理解和研究商业,这样的收获呢也会很大。云对接致力于为创业者提供投资人精准对接服务,同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大咖创业经验分享课程帮助大家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x/853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