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发现一个历史古村,临水而居景色宜
我在寻访宁波市云龙村七彩油菜花海时,经过一条河,河边有一个村落,村头有一座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两个大红的五角星下画着两幅带着明显时代烙印的画。我以为这是一个兴起于上世纪的村子,走进去却发现古巷纵横、古建筑众多,竟然是一个历史古村。
这个村子叫王夹岙村。王夹岙村临水而居,西面和南面都是河水。据历史记载,王夹岙的先祖姓王,宋朝末年由洞桥的鱼山头迁居到这里,因村子地处山岙,将姓和地形结合起来将村子命名为王夹岙。
也许是历史的风霜改变了很多地形地貌吧,王夹岙村的周边现在基本是平地,已经没有高大的山峰了。村子西边是幽静的河水,河畔是青翠的垂柳,柳丝低垂,轻拂水面,平静的河面盛着绿柳和王夹岙村舍的倒影,有几分古朴,又散发着浓郁的春天的味道。
河畔有一条沿河马路,靠近江堤的一面新植了不少樱花树,虽然枝叶稀疏,然而枝头绽放了不少樱花,白里透红,和旁边的垂柳相互映衬,舞于春风,沐于阳光。绿柳与樱花之间有观景平台,站在这里可以欣赏王夹岙村映于河水的美丽画面。
路的另一面是一片油菜花田,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色的油菜花迎风起舞,宛如一阵阵金黄的波浪。沿着路面往北走,在路口左拐前行米左右就是宁波另一个网红打卡点——云龙村七彩油菜花田。这片花田面积不大,但是汇集了七彩油菜花,光彩夺目,因此成为宁波最火的赏花胜地之一。
从王夹岙村头两河交汇处,也就是红五星建筑前走进村子,可以看到成排的老房子。这些房子临水而居,鳞次栉比,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这些房子的屋山头是一条临水村道,临河处有许多埠头,村民常在埠头处洗涮。
这些房子许多都是宁波常见的走马楼式建筑风格,两层小楼,粉墙黛瓦,木质前厅。房舍之间相距很近,形成许多逼仄的胡同,从这些胡同走进去可以穿越整个王夹岙。村民们大多还过着原生态的乡间生活,很有农村的生活气息,也有几分凌乱的感觉。
村子的北面有一条村路,路旁有一棵古樟树,根据树身上悬挂的铭牌可以知道,这棵古樟树有多年的树龄,是王夹岙村古老历史的见证者之一。老樟树树冠高大,虬枝向四处散开,有一部分斜伸过路面,掩映着略显沧桑的老房子。
这棵老樟树的西面还有一座更古老的建筑。这座建筑是王夹岙村的宗祠,被称为王氏宗祠。王氏宗祠是王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明朝时期遭遇火灾被毁,一百多年前王氏后人合力重建了祠堂。祠堂前面为红漆木面,门楣上悬挂着“王夹岙祠堂“五个大字,下面是贴着门神的大门,大门两面还有两道同样贴着门神的偏门。疫情期间三道大门都被关闭,因此不能欣赏其内部陈设。
王氏宗祠的西面也是临河马路,路的尽头是云龙镇派出所。派出所门前有几棵古树,树下有一个观景台,这里是河道拐弯处,站在这里西望是河,南望是水,风景旖旎。
派出所旁边有一座小学,校舍看似普通,却大有来头。这座小学叫“王笙舲小学”,是原籍王夹岙村的香港人士王婷娟和其夫君董纪勋先生捐资建造的。校舍造好后以王女士的父亲王笙舲的名字命名。
王夹岙村是云龙镇的众多历史古村之一,是隐藏在闹市中的乡愁小镇,热闹中自有清静,繁华中透露着悠闲。令人担心的是,这个现状恐怕不会长存。因为这里临近东钱湖,属于宁波重点发展的地区,拆迁重建几乎是其避不开的宿命。
听说王夹岙村已经被列入拆迁计划之中,王夹岙村一水之隔的地方已经建起了高楼别墅,被称为新王夹岙村。也许再过几处,再来这里看见的不再是临水古建,而是高楼大厦。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保护好这些古村落,让这抹闹市中的乡愁不会消失。
旅游小贴士:
1.门票信息:免费
2.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
3.自驾导航:可以用导航软件搜索鄞州“王夹岙村”,按照导航路线指示自驾前往即可。
4.公共交通:宁波火车站南广场乘坐路公交车——“枫林(公交云龙站)”下车即到;或者在宁波站乘坐地铁4号线——“东钱湖”站下车,换乘路公交车——“枫林”站下车即到。
这里是楚语乐游记,努力行游中国,推介优美风景,记述旅途风情,每日更文,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w/85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