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参与研发国家级创新器械磁共振成像

浙江高校参与研发的国家级创新器械。 王成波提供中新网宁波4月8日电(童笑雨苏钧天)由于液氦的存在,传统的磁共振扫描只能以卧姿进行。如今,随着无液氦冷却技术壁垒的突破,多姿态扫描磁共振检查将成现实。4月8日,记者从宁波诺丁汉大学获悉,该校“1.5T无液氦低温超导磁体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其磁共振成像系统已获批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可上市销售。作为磁共振超导磁体的理想冷冻气体,液氦在MRI的用量占了全球氦气供应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资源含量极微,全球氦资源中国仅有0.2%。近年来,全球各大科研机构和磁共振生产厂家都在探索研发少液氦乃至无液氦超导MRI系统。据悉,此次获批上市的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由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科医院(医院)等单位共同研发。主要创新点正是采用了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该超导磁体采用制冷机直接传导冷却。与常规使用液氦对磁体中的超导线圈进行冷却的超导磁共振产品相比,该产品具有生产使用成本低、磁体结构简化、磁体重量降低等优势。“由于液氦的存在,传统的磁共振扫描只能以卧姿进行。因为MRI一旦发生移动旋转,极易引发液氦气化爆炸、磁体失超。”宁波诺丁汉大学医学影像中心主任王成波说。他表示,无液氦冷却技术壁垒的突破,为接下来的技术路线——多姿态扫描磁共振检查技术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团队正全力研发一套1.5T可旋转双姿态(卧姿或站姿)无液氦MRI系统。中国科医院放射学主任医师郑建军表示,站立姿态下的MRI检查在前沿脑科学、血流灌注、脊柱及关节成像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上有突出的意义。此外,他提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攻击肺部,这台可旋转MRI与超极化惰性气体成像技术的结合,也将为肺部疾病的诊断、预后及功能评估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研究视野。据悉,目前团队正在研发可移动部署MRI系统。得益于无液氦MRI磁场可轻易开启或关闭、不需要失超管、无爆炸危险等优势,无液氦MRI可以在狭小或封闭的环境中安装、使用和运输,也可用于舰载、车载等场合中,这将大幅助推未来移动医疗的发展。(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ys/854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