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百年风雨天一阁,宁波文化永流传

明州天一富藏书,

福地嫏嬛信不虚。

历劫仅存五分一,

至今犹有万卷余。

林泉雅洁多奇石,

楼阁清癯类硕儒。

地六成之逢解放,

人民珍惜胜明珠。

天一阁历尽百年风雨,

留下典籍如明珠瑰宝。

他初登这座藏书楼,

游历一周便为其历史底蕴折腰。

天一阁,坐落于月湖西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书藏古今,数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圣地,却又紧闭大门。自古以来,能登阁拜读的不过寥寥数人,皆是盛有名望的学者大学。

百年沧桑,斗转星移。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宁波天一阁,说来惭愧,来宁波近十年,竟然还是第一次去天一阁。这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这个让无数学者竞折腰的藏书楼。

No.1

前尘往事——

兵部侍郎痴迷藏书之趣

范钦,生于明嘉靖年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自幼聪慧,酷爱读书。27岁时学有所成,高中进士,从此开始仕途之路。其先后在湖广、江西、福建、陕西、南赣等地任职。从工部员外郎官至兵部右侍郎,可谓是光宗耀祖。

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范钦在宁波月湖西畔建造藏书楼,取名“天一阁”。所藏书籍以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为主。

乾隆三十七年,下诏修《四库全书》,范氏子弟进献藏书,乾隆见范氏藏书百年不毁,便下令测绘天一阁的藏书处,兴造“南北七阁”,用以收藏《四库全书》。至此天一阁闻名天下。

No.2

天一生水——

旧居新宅文化传承

在天一街里弄深处,便可见一老宅森森。正门匾额上所题“天一阁”,苍劲有力。檐下镌刻的四字“南国书城”,是由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

细看之下,潘老所书的南国书城中南却少了一横。因为南字为九划,属单,在阴阳学说中:单为阳属火,双属阴属水。所以潘老在题匾时特意少了一笔。

匾额两侧的立柱上则是两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顾庭龙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

天一阁如今规模宏大,园内整体厚重,处处彰显历史沧桑,人文底蕴。园内主要分为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藏书文化区

1

■东明草堂

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之所以取名东明草堂,是因为东明为范钦的号。

东明草堂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读书之处。之后随着其藏书的增加,东明草堂不堪容纳,于是范钦开始着手重新建造一座新的藏书楼,即天一阁。此后东明草堂便成为范钦的会客之所。

在其正面的院墙之上,刻有一形若麒麟的浮雕图案。似牛似羊、似鹿似麟,双目炯亮,额上长有一角。此兽名为:獬豸。据说其懂人言知人性,能辨忠奸,有正大光明之意。

■宝书楼

宝书楼即天一阁,也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所在。

天一阁整体为二层硬山顶建筑。楼上是一大通间,以书橱相隔,意天一。底层面阔,进深为六间,意地六。取天一和地六之数,寄托书楼永固之心。

阁内天花板上的藻形图案,均以古代水纹和水兽做装饰。书橱编号则是日月、星辰等作为记号。可见范钦的良苦用心。

天一阁门前有一汪清潭,名为天一池。幽静清远,尽显文人淡雅之风。此潭引阁外月湖之水,主要还是为了蓄水防火之意。

阁前嶙峋假山是由其曾孙范光文所造,名为九狮一象。园内假山,用的是产于宁波海岛上的海礁石,虽不如太湖石般透、瘦、漏、皱之俊秀,却也别具古朴风韵。

池上假山林立,神态各异,呈九狮一象之姿。颇有几分苏州狮子林中旱假山的神髓。似狮似象,险怪而蜿蜒,或立或卧,或俯或昂,皆由心生所往。

■尊经阁

尊经阁原是宁波府学的藏书楼,整个建筑为重檐歇山顶。于年移入天一阁内,并在光绪年间重建。内藏御赐书籍。

相对于天一阁的朴华无实,尊经楼巍峨壮观,飞檐翘角。身后假山古亭,古树参天,徒添许些枯山禅意。

门前穆然而立两只石狮,霸气威武,双目突起,根根鬓发栩栩如生,青苔覆盖下尽显沧桑。

园林休闲区

2

园林休闲区以东园为中心,共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等景点。■东园明池

东园明池,位于天一阁东南处,属于天一阁后期扩建。取其字首相合,刚好是天一阁旧主范钦的号,东明。

整个东园明池,古树参天,枝干虬曲苍劲,枝柯交错,在其葱郁之下尽显历史沧桑。

古树巍峨,奈何岁月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陈列展览区

3

陈列展览区以秦氏支祠为中心,包括了芙蓉洲、书画馆等景点。■秦氏支祠

始建于年,由秦氏支房秦君安出资所建。系秦氏族人拜祭先祖而建。整个祠堂耗时2年零7个月建成,共花费20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多万人民币。

整个祠堂以戏台为中心,两侧有配殿、看楼等。祠堂的建筑以江南传统风格建造,融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为一体,集民间雕刻艺术于大成。

祠堂中的戏台是最大的亮点。整个戏台富丽堂皇,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十六条如意斗拱承托,20层穹形藻井呈曲线状盘旋而上,丝丝相扣,浑然一体直至穹顶交汇,顶部中央再覆以明镜,异常华丽。

之所以做成这种形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为扩音的,可使戏台上余音绕梁。其二可以增大空间,从而使文武戏亦有大的发挥空间。

不单如此,戏台上的雕刻图案也让人叹为观止。雕刻的图案有三国题材,还有渔樵耕读图、龙凤呈祥、合和二仙等图案共计余幅。

No.3

高墙之中

如何做到藏书古今

■藏书万卷

范钦和其它藏书家不同的是,他的收藏主要是明刻本为主。即明代的地方志、政书、实录以及诗文等。同时也藏有一些官书,例如《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等,这些都是一般的民间藏书家难以收藏的到。

除此之外,阁内藏书除范钦在各地所得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得自丰坊的万卷楼。

■家训严苛

范钦共二子,长子范大潜,次子范大冲早夭。在其油尽灯枯之际,将长子,儿媳叫到床前,将所有遗产一分为二,一为白银万两,二是藏书七万卷。长子明其书不可分的用心,便选择继承藏书,将万两白银留给弟媳。范钦因其多地为官,甚至做过抗倭的指挥官。所以在藏书的管理上也和别人不同。为了保护藏书,订立了极其严苛的族规:藏书归后代子孙所有,需各房的钥匙齐聚才能打开藏书阁。这便是“代不出分,书不出阁”。

荣辱历史,已成追忆。天一阁历数百年沧桑而依然屹立,范氏子弟的坚守本心,让数百千文化得以长存。如今的天一阁,对于宁波来说,集百年文化精髓,亦是宁波人文的象征。

图文作者:花菜阿良

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

他与天一阁的故事告一段落,

你呢?可有到过这里,一路上又有什么故事在发生,

你说,我听着呢

“我与天一阁的故事”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便能获得一份天一阁文创小礼品(随机赠送)~

#部分礼品展示#

天一阁胶带

天一阁藏书·钢笔

阁主大大·钥匙扣

天一阁笔记本

逢考必过·书签

乾隆三宝系列文件袋

#参与方式#

微故事可用文字、口述录音、视频等形式,字数、题材均不设限。(ps:最好配上自己在天一阁拍摄的相关照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投稿邮箱:susiewu

fox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ys/852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