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房企选用指南
QIANGQIANGSAID|楼市锵锵说
撰文:听相美编:白小烟编辑:讳鑫
太阳底下无新事。
每年交房季,便是大小房企现形时。此时,那些房企之前承诺的所有誓言,都如渣男渣女对恋人的甜言蜜语,不仅是泡沫,更是口碑的墓志铭。
仅去年年底,我们就见证了多场交房闹剧,过程匪夷所思,剧情形同狗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房价和地价还在涨。所以我曾这样劝一个朋友:
「就算你买的是一块平的空地,现在也赚回来了。」
这个回答让我立马被朋友鄙视:「你是在为奸商开脱!」
这真没有,当鸡蛋和石头对抗,我始终是站在鸡蛋一边。而且我也深知,在铺天盖地的洗脑宣传面前,有多少普通购房者能分辨得清?
曾有网友问我,是不是要靠榜单来辨别房企优劣。
我只能老老实实告诉他,这事我之前干过,评选标准只有一个:给钱就上,准时排钟。
说到底,每一份榜单都是一场生意。在数字的迷宫里当局者清,旁观者迷。谁上谁下,答案全藏在赞助商名单里。
还有更多网友把规模和口碑混为一谈。但是一定要记住,规模可能是品质的反向指标。做得大不代表做得好。而且「能做好」也不代表它「会做好」。
商人逐利,自古如此。
那么究竟该怎么选开发商?很简单,把开发商分个类,大约可以分成八大类。
第一大类:本土老牌,难舍乡情。
可信任度四星至四星半
本土开发商的特点是多少有点乡土情结。就如之前有位本土开发商说,他们从不敢乱来,因为做差了要被父老乡亲戳脊梁骨,没脸见人。
因此被业内誉为“宁波老八家”的房企大多口碑不错。它们是中建、交通、中房、宁房、宁兴、联合、雅戈尔、银亿。
案名带格兰的,大抵是中建的杰作;BOBO城和常青藤由交通打造;青林湾和江湾城是宁房开发的;联丰片区的开发商是中房;
天字系的如天一家园和天水系列由联合开发;春江花城、日月星城由宁兴开发;雅戈尔和银亿也无需赘言,雅戈尔一度是宁波豪宅代言人;银亿则是勤恳的宁波商业地产救火队员。
可惜当下除了宁房、雅戈尔偶有作品,其他几家均已渐行渐远,远得如同传说。
第二大类:本土新贵,佳作不断
可信任度四颗星至四星半
江山代有英雄出,老八家虽已远去。新一代的本土开发商正在崛起。目前风头最劲的无疑是江山万里、荣安两家。
江山万里靠昆吾一战成名。荣安近来不断有佳作问世,是目前最有条件逐鹿中原的本土开发商。
另有几家也值得一提,曾开发东方一品、江南一品的一支团队,现全员转投富豪房产。江北的湖山一品,奉化的桃李一品都是其代表作。
其二是维科,维科确实有不少经典作品,但开发量不大,还需积累更多样本。
其三是恒威,曾有钓渔台这样的神作,但也有表现平平之时,起伏不定,故尚需观察。
其四是奥克斯,天一晓著确实是现象级作品,装标之高冠绝当下,但案例有限,还需看后续表现。
其他本土开发商,如果只是一家项目公司,即为了开发一个项目临时成立,开发完毕就不见踪影,产品好不好全看业主造化。
宁波倒是有一个例外,就是海景对面的柳逸花苑,一个本地富豪取两个女儿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开发了这个项目。
现在回头来看,柳逸花苑除了底商运营不佳,产品倒确实做得诚意十足。
最大面积超平,全都配有家政人员单独出入门户。全部采用原装进口三菱电梯。每单元其中配有一部大型商务电梯,以便搬运大型物件,可谓出道即颠峰。
尤其对比当下的那些所谓的高品质产品,算相当实诚了。
第三类:口碑房企,珍惜羽毛
可信任度四颗星至四星半
这一类开发商数量极少,能一口叫出名字的不过绿城、蓝城、滨江、泰禾、仁恒等寥寥数家。
绿城蓝城都是宋系公司,相近血统的还有蓝绿双城和中交,中交是绿城的金主,得了绿城不少真传,不过最终口碑度还需靠作品积累。
杭系房企大多口碑不错,比如开发了宁波天第双子的天阳,开发了舟山首席豪宅铂悦府的宋都。杭系是绿城、滨江打下的底子,做烂了无法在杭州立足。
只是杭系房企或多或少在经受规模化的考验,在追求规模的前提下,能否一如既往保持品质,还是疑问。
第四类:规模房企,常年深耕
可信任度三星半至四颗星
这类房企的表现参差不齐,但既然想常年耕耘,自然渴望建立较好的口碑。或许偶有失蹄,但总体尚可。
而且这类房企大多操盘经验丰富,管理制度成熟,不容易犯大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万科。
万科在宁波装修界的口碑一直不错,整体品质直追前三类,再有后期物业加成,更如虎添翼。
再如新希望、龙湖、招商、宝龙等,在宁波的表现一直中规中矩,偶尔会有口碑爆棚的作品。
这类房企也会根据地块等级和市场形势,搬来不同的产品线。比如中海的国际社区就是刚需产品,而新芝源境就是一流产品。
如果不了解某房企的产品线,一可以百度,二可在现场问置业顾问:贵公司的产品线分几档?再问当下这个楼盘属于哪档。如果他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就说明他心虚了。
在这些房企中宝龙比较特殊。
宝龙在宁波的角色更像个城市运营商,主打不是住宅,而是商业地产和城市开发。宝龙一城、奉甬新城、文创港综合体、高新宝龙广场等等都是典型代表。
第五类:国企央企,国之重器。
可信任度三颗星至四颗星
这类房企的特点是贷款成本低,资金压力小,而且不如非国营房企单纯逐利,所以兴致来了,还是有可能好好打磨产品。
京系房企大多表现尚可,一则天子脚下,怎敢乱来?二则就是因为非国即央。
金茂、中海、华润、中交、中铁建、保利也属于这类房企,其中有不少同样在担当城市运营商的角色。
第四类和第五类会有重叠,两项全中,则可信任度更高一些。
但这类房企也会水土不服,也普遍较佛系,比如金隅、北辰、海尔,很少在媒体大肆宣传,去化周期自然拉长。
还有些国企央企,对宁波市场定位偏低,只拉来二三流团队,开发的项目松松垮垮,十几年未见佳作。名暂时不点,各家心里自有谱。
因此我把这类房企算到三星到四星。将宁波市民视同儿戏的,顶多只配三星;愿意花时间打磨产品的可获四星。
第六类:昙花一现,形如快闪
可信任度三颗星
这类开发商的特点是,初期气势汹汹,接连拿地;去时风卷残云,只留下一地鸡毛。
上面提到的临时成立的项目型房企大多属于这种类型,也包括那些昙花一现的外来房企,开发了三四个项目,大赚了一笔,然后就撒手不管。
我对目前在慈城开发的某房企就有这种担心,该公司在宁波已经两年左右没拿地了。
第七类:玩高周转,快进快出
可信任度两颗星
这类房企和第六类有一定重叠,所以如果两项全中,一定要小心避让。
高周转的特点,拿地后短期内定方案,铺天盖地的宣传,早早启动分销,五个月内就开盘。
一些产品线成熟,管控严格,操盘经验丰富,且部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开发商,勉强可以放心(但也拿不出真正的顶级产品)。但大多数追求高周转的开发商满足不了上述要求。
而且既然以高周转为使命,口碑自然在其次。除非是纯投资型客户,双方追求的都只是短期暴利,那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住型客户,千万要小心选择。
比如有些以品质著称的杭派房企,8月拿地,12月开盘,体量不小的前提下,初进市场就玩高周转,这属于什么神仙操作?
第八类:新来乍到,口碑平平
可信任度两颗星至四颗星
第八类房企的表现起伏较大。因为新来房企有的可能捞一票走人,也可能忽然觉得这个市场挺适合我,就留下常驻,慢慢磨出口碑。
还有一些房企,初时雄心勃勃,期望大干一番,但开发了两三个项目后发现自己适应不了当地市场,就想溜之大吉,原来可能到四星,最终不过是两星。
比如曾在明湖边和姜山开发的某房企,就很有类似征兆。我承认他初期的雄心,但限于团队实力,心有余力不足,大功难成,草草收场。
八类说完,做个总结:
四星以上大胆买,三星半+挑着买,三星左右悠着买,两星以下绕道行
买房乃终身大事,不可不察。一份指南,聊表寸心。
-END-
听相感谢认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ys/85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