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外滩烟云rdquo故事
(十九世纪老外滩旧照。本文图片均由外滩街道提供)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
今日宁波城市的发展深深根植于开放的历史文化积淀,老外滩作为“西风东渐”下的产物,是近代宁波人观察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成为近代宁波社会变迁的重要缩影和标志。
在全球化浪潮下,为进一步挖掘老外滩地域文化,助推老外滩建设国家级步行街,乡下头继续有奖征集“找寻外滩历史品味百年沧桑”专栏故事、稿件,定期推出老外滩历史系列文章,帮助甬城市民拨开历史迷雾,探索老外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期我们推出第一篇《老外滩:宁波的文化“客厅”与休闲“热点”》,作者是曾任宁波外滩研究会会长的宁波大学教授陈依元,一起了解当年的老外滩。
老外滩:宁波的文化“客厅”与休闲“热点”
“外滩”(英文“BUND”,指“码头”)一词出现于19世纪中叶。
外滩产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向各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如宁波老外滩、广州沙面、上海外滩。在这里云集了领事馆、洋行、银行、教堂、报馆、学堂、舞厅、咖啡馆等,建起一批西洋建筑或中西合璧式建筑。
“欧风美雨”在此登陆,生活方式中混杂着东方韵律与欧式浪漫,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中国特征的文化现象。西方宗教、西洋电影、夜总会与舞厅、咖啡馆,以至电灯电话、洋医院洋学堂等都从这里登陆中国。
民众则从这一窗口体验到了西方文明。外滩文化成为一种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成为一种开放性文化的代名词。
宁波老外滩也是如此。历史上它经历了19世纪中叶的形成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繁荣期、20世纪40年代的衰落期、改革开放以来的繁盛期。
它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江北外滩的开拓,使原先三区鼎立的近代宁波城市格局得以确立;
确立了近代宁波作为海交文化交流中心与外贸主要口岸的城市地位;促进了近代市政建设,推动了宁波城市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促使宁波传统经济面向世界市场,刺激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教会学校的设立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促进了宁波传统教育的近代化。
同时,老外滩在西方文化向内地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与“窗口”作用。它还成为宁波商帮走向世界的“起锚地”。它既是城市久远历史记忆的“老镜头”,又是如今城市的“会客厅”、城市形象的“特写镜头”,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观光区、滨水核心休憩区及城市水岸经济的新增长点。
老外滩的“杂交”文化
老外滩的这种“杂交”文化体现在宗教、饮食、建筑、教育、财贸乃至娱乐、生活方式等方面。
宁波近代前期,江北岸有来自英、美、法、德等国的不少传教士、外交人员、商人居住。从清道光三年(年)的19人增至清光绪五年(年)的人。其中英籍76人、美籍27人、德籍13人、法籍34人。
语言“杂交”现象明显。当地人开始学习英语并使用“甬式英语”。在商务活动或报纸报道中,常采用音译或衍化的外来语。如“沙发”“绅士”“彩票”“派司”“凡尔(开关)”“引擎”“夹克”等。
为解决当地只会说宁波方言的商人与洋人打交道的问题,冯泽夫等人还编写了《英语问答注解》,用宁波方言注解常用英语单词,并分为39个类别,涉及各国地名、天文、数字、地理、时令、生活、经商用语等。
如“中国”是“采纳”,“美国”是“尤乃脱司推之”。太阳读“生”,月亮读“满”,百姓读“比泼儿”,太贵读“土地爷”。关于商贸活动的涉及发货、还债、保险、赔偿、诚信公平交易,以及各种货物名称、计量等用语,令人叹为观止!本地商人只要把这本书熟读了,与外商做生意大体上没问题。
老外滩:近代宁波教育发祥地之一
据《宁波教育志》记载,自19世纪中叶到年,西方人在宁波前后共开办了18所新式学校,名列各口岸城市前列。其中有多所在老外滩一带开办,形成了近代宁波教育的一个中心。
如斐迪(宁波四中前身)、斐德、正始、毓才中学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
又如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医怖麦嘉谛博士等人在此创办崇信义垫(男生寄宿学校),这是浙江第一所男子洋学堂。教学中英文并重,并掺用宁波方言。并设《圣经》《四书》《五经》、作文、书法、算术、英语、天文、地理、唱歌等10门课程。
后学校迁杭州与长老会在杭所办学校合并,是为之江大学前身。
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柯夫人在槐树路设一女校,后改称宗德女校。小学部即为今江北实验小学前身,中学部为今甬江职高前身。这些学校聘洋人执教,所学内容采自西方体系。如教授曲线学、微积代数、三角几何、外语等。
虽然这些教会学校主要办学目的是“布道”,但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
如近代中国第一个女留学生金雅妹,著名外交家王正廷以及周宗良、杨坊等宁波帮知名人物。可见,外滩是近代宁波教育发祥地之一。
外滩近代建筑类型
据统计,宁波现存较完整的近代建筑约一百多幢,其中不少集中在江北老外滩一带。按使用功能分主要类型有:
外交办事类。如年建的大英领事馆是一座外廊式西洋式建筑,还有浙海关与年建的宁波邮政局均为仿古罗马式结构建筑。
医教类。如医院手术室,设人字坡玻璃顶。还有白沙路的教会学校等。
名人故居。年建的宁波“煤炭大王”谢恒昌宅,以及朱葆三宅、严信厚宅等,大都是中西合璧式小洋房。
商贸类。本有同治年间开办的大有丰洋广货店为西式石库门面,惜毁。三北轮船公司与宁绍轮船公司大楼,年建的宏昌源号老店,正立面都为磨石子,均存。
金融类。如年建的中国通商银行宁波分行与年建的中国银行宁波分行大楼都属于早期钢筋水泥建筑。
宗教类。原有教堂十多座,现仅存3座。其年建的江北岸天主教堂为省保建筑,其哥特式建筑风貌可夺浙江天主教堂之魁。
里弄住宅。大都仿照上海石库门式建造,如“恒裕坊”“颖川坊”石库门建筑,宅门上装饰关卷形山花或几何图案。此外还有三横街一带的联排式住宅,每幢内部结构与装饰类同。(投稿须知:作者应确认拥有作品著作权,保证原创、尊重历史史实。因作品内容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在投稿通道截止后,将由专家评审委员进行筛选评比,公布最终评选结果。评选结果与甬派刊发文章无关,文章仅供广大读者朋友们学习和交流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依元钟昌标著《区域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年版。
2、杨馥源主编陈依元(执行)副主编《外滩文化与城市发展》,上海远东出版社年版。
征集活动参与方式: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年2月28日
邮箱投稿:邮件标题为老外滩故事征集,以Word格式的电子版,正文四号仿宋_GB字体,发送至电子邮箱
qq. (徐)或加入乡下头粉丝群(扫码进群)特别声明:
(一)凡入围,获奖应征作品,其著作权归主办方所有。
(二)凡参赛作品保证原创、真实,参赛者应确认拥有作品著作权。因作品内容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由活动参与者个人自行承担,并取消该当事人的参选资格,退回奖励。
(三)严禁剽窃、抄袭。关于剽窃、抄袭的具体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
(四)凡投稿人投稿均被视为同意本征集活动所有条款。
(五)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文/图:甬派编辑:申宝辉
一审:徐欣二审:严亚国三审:忻志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tw/84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