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宁波农业户口将成历史,对你的生活有

导读

从9月30日起,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这两种说法将成为历史,所有居民都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此举标志着宁波从此迈入城乡户口一元制时代。

9月30日,全市范围正式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区分

户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于今年4月11日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照各个时间节点要求,稳妥有序推进。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城区人口万至万”的城市定位,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完善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市制定了2个短期目标——

一:在今年9月30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全市《实施意见》,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于9月30日当天,在全市范围正式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二:年底前全面推开市域范围户籍制度改革。

同时,还制定了一个长期目标——

到年,全市基本建成新型户籍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户口迁移政策将作调整

将按照市六区和各县(市)两个层面,分别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市六区层面,按照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人员、有合法稳定就业人员、引进人才、投资人员、有突出贡献人员、亲属投靠人员、本区域范围内人员等类别,分别设定放宽的住所条件、就业类型、投资规模、学历(职称、技能)等级、居住年限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等具体落户标准,符合条件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包括无生活来源的未婚子女)、老年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并逐步实现镇海、鄞州、北仑与海曙、江东、江北户口登记、迁移管理并轨。

实行流动人口积分落户办法,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建立按积分高低落户的制度,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的人员落户。各县(市)层面,全面停止实施积分落户制度,以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条件,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在北仑区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基础上,按照“全员登记、依规领证、凭证服务、量化供给”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积分制管理服务办法。

根据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量化提供机制,建立健全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及办理出入境证件等便利。

将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确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不以退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动城镇基本服务覆盖所有常住人口,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服务范围。落户城镇的农民,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目前,全市共梳理13个部门40项具体配套政策,其中33项已出台或继续执行原政策,另外7项正在抓紧出台之中。

人口信息将实现跨地区整合和共享

加快宁波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建设覆盖全市实有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市级人口基础数据库,并纳入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完善人口动态采集更新机制,加强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

扎实开展户口清理整顿,落实公民如实申报户口和责任追究制度,彻底纠正户口管理中的“错、重、假”问题,确保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现有居民户口簿不要求统一更换

今后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对现有居民户口簿不要求统一更换,但对群众主动申请的予以更换。

配套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等制度。

9月19日,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截止目前,我国已有30余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浙江也在其中。

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

同时各地区降低了落户门槛,

放宽了落户条件

这对咱宁波来说

意味着从此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

将享有相同公平的福利待遇!

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有哪些权益?

转为居民户口将给农民带来哪些改变?

现在手里拿着农业户口的宁波人

这些件事儿你可一定要仔细看看!

专家解读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各自有哪些权益?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责任田,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拆迁,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

有些福利是明显可以看出差别的,陆杰华说,比如养老金,非农业户口就要比农业户口多。

另外医疗保险,农业户口参保的新农合一般只保大病,但居民和职工的医疗保险,不但住院可以报销,门诊看病也可以报销,退休后还有各项医疗费报销待遇。

“还有一些隐形福利”,陆杰华说,比如教育,看似平等,但非农业户口,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城市也明显更丰富,质量更优。

取消农业户口是否要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

“这个不一定,”陆杰华说,户籍改革有不同路径,即使放弃土地,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简单的给予现金补偿,肯定要在社保、在基本公共服务上拉近和城里居民的差距,否则仅仅给房子、给钱,福利待遇却没有跟上,农民也不会愿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现在好多人认为农民失了身份就会失地,其实不是这样。居民制度不是剥夺农民的财产,而是给予农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

“居民户口既不是变成非农户口,也不是过去概念的城市户口”,竹立家说,而是强调在国土范围内,都是平等的身份。

现在农民转非的积极性怎样?

陆杰华说,从现实来看,尤其北京的农民不愿意农转非。好多人到城镇打工,包括大学生到城市里上大学,都不愿意迁户口,就是因为觉得宅基地和责任田是农民固有的优势,没有对等的权益补充,所以不愿意放弃。

“户籍制度的改革,重要的是城乡的福利能否逐渐趋同”,陆杰华说,不是把农民户籍改成居民,换一个“马夹”就行了,很重要的是这个“马夹”能带来什么。

“这其实就是农民在农转非过程中的期望,他期望得到什么,这是下步改革需要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西藏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tw/34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