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成效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已经成为医改能否取得成功、群众是否可以得到实惠的关键因素。宁波市鄞州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从年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十年历史,紧紧围绕加快实现信息“全面采集、全域共享、全程共用”,把“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融入到实际行动中,努力构建城乡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格局。
1主要做法
1.1夯实基础,贯通信息网络整合共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势必要先贯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信息数据。为此,该区分四个阶段实施了这项工作,包括财务导向信息系统建设、临床导向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病人导向信息系统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前两阶段侧重于推进单个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但是相互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第三阶段开始侧重于串联“信息孤岛”,促进机构内和机构间信息的互联共享。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贯通了区域内各条各块业务数据的电子通道,为实现区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突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鄞州区为每一位曾在区域内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居民基本信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相关信息百余项,为居民构建了一条终身健康信息链。并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根据其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及时更新完善,进行动态管理,为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共享奠定了数据基础,使“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卫生服务目标成为现实。目前,全区万常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4.33%。
1.3共享协同,完善运作机制。
1.3.1依托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鄞州二院为核心,联网24家基层医疗机构放射科,建立了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所有联网单位患者的影像检查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管理,使得联网单位的患者影像资料在区域内可以共享,诊断中心授权的专家负责对全区影像诊断质量进行集中二次审核,提高诊断质量。
1.3.2依托区域协同检验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区域检验质控中心于年开通运行了区域协同检验信息共享系统。医院检验科为核心,互联了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实验室。通过联网,实现了区域检验质控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质量实时监控、分析与指导;实现了检验项目远程申请与发布功能。
1.3.3依托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促进公共卫生项目协同管理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有三大优势,一是自动化(数据自然采集、自动汇总分析,节省了人力,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全覆盖(覆盖全人群、全区域、全业务),三是多系统辅助(业务辅助实现智能监测提醒、远程辅助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和无线应用、质控辅助实现冷链等管理实时监控、决策辅助实现疾病分析预警和帮助公共卫生政策调整等)。同时,通过公共卫生协同服务体系,使临床医生、社区责任医生、防保科医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可分别运用平台上不同的模块,协同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1.3.4依托区域医疗信息专网,实现区域集中消毒供应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业务量少,大多在消毒供应的软硬件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供应配送,并通过区域信息平台,结合条码化管理,实现对无菌包整个流程的全面追溯,医院供应室的质量标准。
1.3.5依托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医疗行为一是发挥电子处方功能,开展处方点评,严格整治抗生素、激素、大输液滥用现象,规范了诊疗行为。二是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利用区域药品监测模块,对目录外药品限制入库,杜绝了超目录购药行为。三是试点药品零库存,实现药品订单自动生成、配送企业实时接收与处理、自动生成入库单、批量入库、快速验收等功能,降低了药品仓储成本,优化了医疗用房的配置。此外,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做到提前介入、主动防范,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1.4各方筹资,创新管理模式近十年来,鄞州区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近2亿元,区镇两级财政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卫生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和硬件更新,并通过租用广电网络、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等方式,减少资金投入。目前,该区所有基层单位都高标准通过了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
2取得成效
2.1群众就医更加安全、经济一是提高了就医安全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类业务技术资源条块整合共享,便于区级医疗和公共卫生专家实时分析、指导和管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业务技术质量,有效提高了诸如影像诊断、实验室检验等辅助诊断水平,规范了抗生素、激素、大输液等药品使用,降低了疾病误诊、漏诊率,减少了药品不良使用导致的医源性健康危害,保障了群众的就医安全。二是提高了就医经济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共享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让群众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区级医疗专家的专业服务,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到自己的检验、检查、体检等各类报告结果,避免了重复检查、到处奔波,减轻了各类医疗经济负担。
2.2医院管理更加高效、医院运行的高效性。区域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规范了诊疗行为,降低了诊疗差错,节省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节约了人力、物流、医院管理成本,医院运行效率的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医院门诊、住院、药房、实验室等业务、行政管理科室,能够准确采集各条业务线上的信息数据,有利于医院对门诊流量、住院流量、医疗服务质量、院感管理、药房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实时、连续监控,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判,从而医院的服务品质。
2.3卫生决策更加及时、科学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实时采集各类就诊信息,并对其变化趋势予以分析,能让决策者及时掌握全区就诊疾病谱的变化,从而为快速、科学地做出区域卫生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一是依托疾病谱分析,及时完善了疾病干预项目。运用区域信息平台的监测数据,对全区群众疾病谱进行了分析,发现高血脂已经逐渐成为危害该区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为此,该区把高血脂干预纳入慢性病管理项目。二是依托门诊疾病监测分析,及时发出了传染病疫情预警。年“海葵”台风在宁波登陆后,通过对八种重点疾病的症状监测工作,及时发现了部分地区腹泻类病例就诊人数超过预警值,比国家疫情网发布的“‘感染性腹泻’报告上升预警”提早了2天。三是依托慢性病患者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完善了管理模式。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就诊方式、生活习惯等信息综合分析,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在城区实施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的服务模式;在农村实施以“健康管家”为主的服务模式;在山区实施“流动慢性病服务站”的管理模式。通过服务模式的转变,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全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现率、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大幅提高。同时,区域信息平台还能对妇女儿童的保健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时反映婚(孕)期、围产期、儿童期等各种疾病的新发病例,帮助确定高危人群,有利于适宜技术推广使用;能够为各类卫生项目的课题研究提供真实数据和趋势分析,有利于提高卫生科研水平。区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大融合,成为了卫生决策者的得力助手。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年第7期作者:王飞单位:医院;陆国咪、陈川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局)
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治愈么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tw/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