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招行宁波银行,收益或可比肩巴菲
笔者在文章《大分化时代,该如何投资银行股?》中提到投资银行股,长期比较看好招商银行与宁波银行。虽然说好的银行都是相似的,但是招商银行与宁波银行的逻辑却并不完全相同,一个是零售之王,一个是体制优势下的风控模范,但是两家银行都是同类型里最优秀的,估值也都是同类型银行里最高的。本文笔者将分别探讨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的长期投资逻辑所在,相信长期持有招行和宁波银行组合的收益不会输给巴老长期持有的富国银行。
宁波银行:高比例员工持股带来机制优势
宁波银行相对其他上市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持有股份的员工特别多。按董事长陆华裕的说法,当时都是“被逼着”买的。年出生的陆华裕,年被派去接收宁波银行“烂摊子”的时候,已经是宁波财政局的副局长了。年到年,陆华裕担任宁波银行行长,年后担任董事长。笔者认为宁波银行的脱颖而出与陆华裕的低调务实密切相关,他曾说过:“宁波银行要做大银行做不了、小银行做不好的业务。”
年上市之初,宁波银行资产规模仅多亿元,利润仅9亿元。到年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超过90亿元,十年利润增长十倍。而到年上半年,宁波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元,利润已经约70亿元。
那宁波银行的员工持股规模有多大呢?年宁波银行上市路演时,陆华裕表示:“为了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宁波银行年实施了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持股占总股本的2.1%,其他一般员工持有17.3%,员工持股人数占到了银行员工总数的71%”
IPO时,宁波银行因高达19.4%的内部员工持股而受到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x/85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