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为宁波轨交输送多名人才,这背后
宋志强老师在“三新”课堂上
10月中旬,一年一度的宁波职业教育教研盛会——年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新时代·新模式·新课堂”系列教学观摩研讨会举行。在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举行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现场,相关专业教师齐聚,高校、企业、中职三方同课异构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课堂如何“革命”,以及中职与高职如何在教学上做到深度融通,让教学真正对接企业生产。
10年前,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创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成了最早与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合作办学协议的中职学校。10年来,该专业社会评价颇高,每次招生都很火爆。如今,宁波地铁1-3号线上都活跃着毕业于此的工作人员,他们为宁波轨道交通贡献一份力量。
轨道交通专业面试场面火爆
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首届轨道班毕业生戴波震
01
课堂改革怎么改?
高校、中职、企业同课异构来探讨
轨道交通车站发生火灾如何应急处置?本次“三新”活动中,轨道交通专业观摩研讨活动由高校、企业、中职同时针对这一课题进行3堂展示课。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老师李菲的课堂利用大量教学资源,搭配部分模拟仿真程序,尽可能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角色,动手操作,按照《预案》要求完成预设的岗位职责。学生们小组协作,细致观察其他同学的实操。
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站务二中心区域副站长史捷将繁琐的车站火灾处置预案进行模块化分解,形成清晰的流程图,并结合车站真实演练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火灾时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整堂课贯穿企业实景,真实的设备区火灾处置教学视频给大家以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各岗位有序合作完成设备区火灾的处理。
宁波市职教中心老师宋志强的课堂由温故知新、合作探究绘制流程图、模拟演练站务员的职责、总结几个环节组成。在模拟演练的主题讨论环节,同学们针对演练视频畅所欲言,对站务员这一岗位的职责提炼出自己的看法,在整合全班的想法后进行实地演练。
之后的评课环节,高校教授、企业和学校负责人、学校老师共同探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高职一体化、校企深度合作,正是宁波职教中心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开设以来一直坚持的育人方式。
02
培养多少轨交人才?
10年来输送了名毕业生
这个学期刚开学,轨道交通专业16、17级6个订单班的学生就接受轨道交通集团的选拔考试,参与考试的人,预录取人。如今,这人正在轨道交通集团接受相关培训和跟岗实习。今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即将运行,届时,这些预录取的学生只要通过最后的审核,就将正式上岗,服务宁波轨道交通。
1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班的邵薇,是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之一。邵薇告诉记者,9月11日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选拔考试,10月13日来到轨道交通集团报到,半个月来,先是跟岗实习,师傅在站点手把手教她站务员的日常操作,包括如何接发列车、屏蔽门遇到问题比如旅客的包夹住了如何处置、电扶梯出现状况如何应急处理等等。几天的跟岗实习后,再接受公司培训,之后她将去东环南站再次跟岗实习。
记者了解到,10年来,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已经为宁波轨道交通事业培养了名员工,其中也涌现出不少优秀人才,包括43名值班站长、2名区域副站长、2名工程师、1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崭露头角,为宁波市轨道交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产教融合怎么融?
课程、师资等六大协同有讲究
自开办轨道交通营运管理专业以来,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产教融合做得更好。年5月,学校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基地”,更好地借鉴上海经验,奠定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年11月,学校与宁波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紧密合作;年10月,浙江省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在杭州成立,宁波职教中心学校成为联盟成员单位之一,为学校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更大支撑。
学校副校长徐瑛介绍,在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上,学校践行了与合作企业六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标准协同制定、课程资源协同开发、师资队伍协同培育、实践基地协同建设、企业文化协同融合、就业服务协同担当,真正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在校学习,在企业的实习也贯穿每个阶段。高一的实习以志愿服务为主;高二下学期到高三,每周有一天在场站中进行专业现场实践教学,由专业老师和企业导师带队,分散在各个站点,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跟着站务员和值班员学习,机电专业的学生则跟着工段维修检修班的师傅走。“一开始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不足,回来以后针对性地继续教学,慢慢培养起了职业素养、操作规范,一线工人身上所体现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很明显。”副校长徐瑛介绍。
04
职业人才培养
既要重视当下也要重视未来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煜点评:教学成果如何评价?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无疑是最好的尺子。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与本地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方面较为深入,培养的本地毕业生稳定性较高。多名毕业生工作以后整体表现不错,成长为骨干的不在少数,他们为宁波轨道交通服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从轨道交通管理运营的岗位要求来说,入门难精通亦难。为什么这么说?每年的运营订单班录取都非常火爆,竞争激烈,轨道交通企业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w/84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