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GDP不大行,却有127万户亿万
中国有钱人
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财富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年底,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合计已有万户家庭拥有万及以上人民币的家庭资产,达到“富裕家庭”的标准。这些“富裕家庭”的总财富达到了万亿,是大中华区全年GDP的1.3倍。
年,中国经济面对了全球经济复苏减弱和贸易保护主义双重冲击,全年GDP增速回落至6.6%。年年末,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恒生指数均较上年同期回落10%以上。
但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大陆的“富裕家庭”仍以1.3%的增长率小幅增长,数量达到万户,其中,约36%的“富裕家庭”拥有万可投资资产。大陆地区持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万户,亿元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则达10.5万户。
《胡润财富报告》研究了大中华区“富裕家庭”、“高净值家庭”和“超高净值家庭”的分布,北京市、广东省和上海市依次领跑榜单前三名。浙江省以51.6万户的“富裕家庭”和19.3万户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以微弱劣势落后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富裕家庭”为55.1万户,“高净值家庭”为22.2万户),位列万人民币和万人民币资产家庭的第五名。而在亿元资产“超高净值家庭”的榜单中,浙江更是以1.27万户的数量,一举超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一匹成绩亮眼的“黑马”。
苏浙有何不同?
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江苏省,万人民币以上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29万户,仅为浙江省的56%,而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11.5万户,为浙江省的59%,差距十分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元,同期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则高达.84元。如下图所示,年,江苏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低于浙江省。
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意思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同时表明,年,全国GDP总量排名中,江苏省GDP仅次于广东省,总量达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浙江省GDP则为亿元,列全国第四位。两省GDP总量差距约为亿元,几乎相当于当年的湖南省GDP总量。此外,江苏省年的人均GDP约为11.52万元/人,也明显高于浙江省的9.86万元/人。
为什么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远高于浙江,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占优,但居民富裕程度却落后于浙江省呢?
江苏省和浙江省同处上海两翼,江苏省面积约为10.72万平方千米,以平原地形为主。而浙江省面积约为10.55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两省面积相似,但地形上的差异影响了常住人口的数量,进而影响了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
年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度为50.98%,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则为44.5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为均衡,共同支撑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则更加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同期,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高达54.67%,第二产业贡献度仅为41.83%。第三产业的发达兴旺,可能是浙江省居民更为富裕的一个原因。
此外,江苏与浙江省房价的差距,可能也是造成两个省份“富裕家庭”和“高净值家庭”数量差异的原因。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房产价值较高,会出现许多家庭账面总资产与可投资资产差距悬殊的情况。
在《胡润财富报告》中,各省份家庭资产达万和可投资资产达万家庭数均有明显差异,因此需适当考虑房价因素。
来源:安居客
上图为年浙江和江苏两省的房价情况,来源为购房网站“安居客”统计结果,杭州和南京作为两省的省会,平均房价在省内最高,杭州房价高于南京。浙江省各城市房价普遍较江苏省内相似发展水平的城市略高,可能对两个省份“富裕家庭”和“高净值家庭”数量的差异有一定影响。
藏富于民
而浙商的存在,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
地理条件的限制,促使浙江人在传统的农耕活动之外,积极转向工商业活动,南宋时期,浙江衢州一带兴起龙游商帮,并于明朝中叶达到最盛,有“遍地龙游”之语。近代中国,浙商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中又以宁波商帮最为著名,并涌现出虞洽卿、包玉刚、邵逸夫、董浩云等一大批风云人物,推动了近现代中国航运、工业和教育等的发展。浙商也因此与粤商、徽商、晋商并称“四大商帮”。改革开放后,浙商进一步将生意做大做强,吉利、奥克斯、娃哈哈、得力等知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浙江发展。
年8月,全国工商联在青海发布的《年中国民营企业强报告》中,浙苏鲁粤四省包揽强榜单过半数企业,其中,浙江以92家上榜企业的数量独占鳌头,远超第二名江苏省的82家、山东的61家和广东的60家。
但据统计,年江苏省全省个体户数.10万户,浙江省个体户数为.63万户,江苏省个体户数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率为7.33%,而浙江省该比率为7.37%,两省数据并未显示明显差异。纳入私营企业户数及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人数进行计算,江苏省私营企业户数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率为3.56%,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人数占常住人口比率为44.77%,而浙江省的这两项比率分别为3.60%和46.07%,数据差异同样不明显。
浙商在以上数据中的“隐身”,是由浙商的商业活动习惯决定的。浙江商人普遍以家乡浙江为基地,以上海为中心,商业活动向全国甚至全球扩张,许多企业经营地和注册地往往都不在浙江,因此很难纳入浙江省当地的统计数据。
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北京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而在上海,在沪浙商超过50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
在年11月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曾表示:“我省累计回归浙商资本1.2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年)全省GDP的26%,约占七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浙商是浙江最珍贵、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浙商的商业范围不一定在浙江省内,在统计地方生产总值时,浙商创造的财富往往会被计入商业活动所在地的生产总值,但浙商在外资本会部分回流浙江省内,因此浙江的地方生产总值数据未必占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能够紧跟北上广,傲视其他省份。
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居民财富差异,也提醒我们,随着现代社会人才和资本的流动加强,按地域划分的统计方法将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到底如何,也将有着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考察标准。
作者
郑冰玉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
谭保罗
排版
Lisa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出品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tw/85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