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
作者简介
乔全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著有《晋方言语法研究》《晋方言语音史研究》《洪洞方言研究》《汾西方言志》等。
王为民,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员。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教授现代汉语、音韵学等课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本汉记录的七个晋方言点的材料为基础,讨论它们的语音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探究晋方言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扩散和磨损,总结晋方言这七个点语音百年来演变的规律。
中华书局,年8月出版。
目录
“再接再捷”(鲁国尧)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总论
第一节晋方言元音系统的演变
第二节晋方言的音韵特征及其演变
第三章太原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四章文水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五章太谷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六章兴县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七章晋城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八章大同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九章呼和浩特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第十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精彩书摘
为什么其他大方言或次方言只能有某个单点的“百年演变史”的论文,而晋方言却可以写出整个方言的百年演变史的专著?该书列举了太原、文水、太谷、兴县、晋城、大同、呼和浩特等七个点的百年演变的史料,这难能可贵。众所周知,史料在历时研究中非常重要,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对七个点都详列了近一百年的早期、中期、近期的语料。我认为,近期材料不难,只要得到经费,肯下功夫去调查,就可以获得。中期材料是利用《汉语方音字汇》《大同方言志》《文水方言志》等文献,也不难。难的是早期史料,别的方言,如吴方言的宁波、江淮方言的南京,纵有史料,但都是单点方音。而《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胪陈的晋方言却有七个点,这就达到通常说的“成规模”,时间一致,成于一手,且是优质语料,这些语料源自瑞典学者高本汉。这就是“得天独厚”,别的方言无此条件。众所周知,纵有了充足的客观条件,还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近年山西方言学者乔全生、王为民,独具慧眼,及时发掘,充分利用,而成大功,岂不可喜可贺?乔、王的这本专著,内容丰赡,刔发了晋方言的若干现象,提出了若干高见,如太原方言已经被通语“同化”得很厉害,不能再作为晋方言的代表点,读到这一段,我为之一惊,因为一提到晋方言,就自然想到太原话是晋方言的当然代表点,就到《汉语方音字汇》里查阅太原点的情况,然后引用。读了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我深深感到,须要与时俱进,接受学术新成果。再饶舌几句,此书的附录是晋方言七个点百年来早、中、近三期的方音字汇,很有价值,不可小觑,这是一个富矿。待他日研究方言时,当仔细研读,或许能有所发现,书此志之,不可忘,不可忘!——“再接再捷”(鲁国尧)延伸阅读
语宝有约|乔全生:“晋”善“晋”美,打造精品工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tw/85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