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享查对不严引发的护理差错案例
案例1
年12月25日12时,值班护士小杨为C2床患者抽取血交叉配血标本,配制“B”型浓缩红细胞时,错误地抽取C1床“O”型血患者的血标本送到化验室配血,而化验室值班人员又错误地把“O”型血患者的血标本与“B”型血的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当配制的血液取回科室准备给患者输注时,该护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报告医生,及时停止输血,因C2床患者为“B”型血于是抽C2床的血标本重新做交叉配血试验。此次事件未造成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也未对病人造成经济损失。
原因分析1.没有严格执行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2.违反输血操作规程。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临时执行的医嘱,须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查对制度输血操作规程。
案例2
年2月2日上午10时,当班护士×××为患者×××加药时,错误地把阿托品5mg当作地塞米松5mg加入补液中静滴,导致患者出现阿托品化状态,幸好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原因分析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2.当班护士责任心不强。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培训,增强护士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学习考核护理核心制度,建立配药双人核查制度。
3.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全院护士分科室讨论学习,各科室在治疗室,急救室等处悬挂"为了病人用药安全,请认真四查七对"警示牌,以时时提醒护士,不断强化安全护理工作无小事观念。
案例3
年7月10日,护士×××在转抄12床患者临时医嘱:5%GNSml+肌苷0、4+10%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把12床错误地写成10床,另一名护士×××在查对时,只查对该瓶补液,无对床号、姓名,而第三个护士×××在接瓶时,只对床号,没有对姓名,导致这瓶12床的补液接到10床,该护士当时发现接错补液,给予及时停止输入,没有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原因分析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三个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1.当事人每人写一份书面检讨,上交护理部。
2.组织全科护士分享该差错,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4.结合全临床实际,进行随机的考核查对制度。
5.在病人较多的时候,尤其中午及晚上增加值班人员。
案例4
-5-20日晚上一位患儿输液巡视卡上共有4瓶液体,在每次接瓶后必须签上护士名字以表示已执行。但其中一组接瓶后当班护士未及时签名,由于当时病人较多,加上在交接班时未向下一班护士交待说明。待输液完毕,患儿家属发现巡视卡上有一组液体未签名,从而质疑护士未给患儿用此瓶药,引起不满而投诉。
原因分析1.未执行查对制度,更换输液时未查对输液巡视卡。
2.当班护士忽略了护理细节造成病人不满。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召开科室护士会议,通报此事。
2.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制度。
3.要求护士掌握当班输液病人的输注情况。
4.要求护士交接班时做到"三清",尤其是床头交清。
案例5
-6-16日小儿输液区当班护士叫44号座位××到小儿诊床行头皮穿刺,49号座位家属听成是自己小孩的名字走上前来,穿刺前护士再次问其家属是叫杨××这个名字吗?患儿家属回答说是,穿刺完毕后巡回护士带回座位时发现她是49号的座位的患儿,巡回护士立刻关闭输液管并拔除。
原因分析1.当班护士违反了查对制度。
2.欠缺护患沟通技巧。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要求每个护士都要加强"四查七对"。
2.运用科学的核对方法:做各科护理操作时,让患者和家属自报姓名,再行核对。以防医护人员直接喊名字,患者或家属在听不清的情况下,惯性思维回答"是",还可避免因喊错姓名的发音而引起患者不满的问题。
案例6
年5月11日上午9点左右,某护士接诊配药,错把舒肝宁注射液误注入已配了甲维B1液体中,大约加入5ml舒肝宁,突然发现加错药立即拔出,重新插入贴有舒肝宁标签的液体中,而这一细节被病人发现,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原因分析1.护理安全意识差,工作不够专心。
2.未能做到“四查七对”,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两种药都是护肝药,没有配伍禁忌。
3.缺乏工作经验,碰到问题没有及时汇报,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办事。
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操作过程中,要时时紧记治疗室悬挂的警示牌:“为了病人用药安全,请认真四查七对!”
2.向患者赔礼道歉。
3.赔偿病人当天的医药费。
4.当事人延迟时间聘用。
来源:护士笔记,致敬原作者
欢迎同仁们分享更多的护理案例,以便大家在差错中吸取教训,共同进步!
责编:子音
责校:丽侠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boshizx.com/nbzw/851834.html